第八十三章 壬辰倭乱(16)第一次平壤之战(下)(2/3)

坑害大明士兵了。

面对杨绍勋的质问,朝鲜使者只能承认有部分朝鲜人以身事贼,成为了跟在日本人屁股后面的朝奸。

听到杨绍勋质问的李昖非常害怕,急忙派出官员去大明解释。辽东巡按御史李时孳(zi)与辽东巡抚郝杰接受了朝鲜方面的辩解,并表示这可能的祖承训想要推卸战败责任而对朝鲜的污蔑,让朝鲜方面放宽心,大明不会怪罪。

然而虽然话是这么说,也没见大明那边对祖承训有什么特别多惩处,很明显此前朝鲜使者面对杨绍勋质问抖落出来的话起了作用,让大明对朝鲜的疑心变重了。

退一万步讲,祖承训和麾下明军又分不清哪边是朝鲜官军,哪边是日方朝鲜仆从军,看到穿着朝鲜军服,说着朝鲜话的人对自己动刀子,很容易认为是友军背盟,因而从前方撤退也没有做错。

这么看来,李时孳与郝杰对朝鲜官员说的话,更像是一种安抚,尽可能的拖延日军入明的时间,等到大明腾出手来,就算朝鲜与日本方面联手了,也能一起收拾了。

小西行长在平壤之战之后,对明军作出了一下的评价“熟云明军无勇?(此战)胜负在天。今虽败归,其实甚勇难当云。”

可见在平壤之败后,明军的战斗力给了小西行长很深的印象,让他清楚的认识了对方的战斗力。

还记得出征前秀吉对明国的评价吗?

当日秀吉有言:“至于汉土,文弱成习,不能当我武必矣。”

然而事实是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才堪堪挡住明军的攻势,这还是明军陷入不利的情况下,日军依旧不能拿下明军。

后来其不止一次的询问朝鲜向导,日军是否能战胜明军,由此可见经过平壤之役对他的打击很大,直接把他的自信打没了。

恰逢此时,建州女真酋长努尔哈赤派麾下马三非前往明国朝贡。马三非替努尔哈赤向石星禀告说努尔哈赤是忠勇好汉,麾下有旗本三四万众,步卒五万余人,可以提朝廷入朝“征杀倭奴,报效朝廷。”

然而石星却已经看出了努尔哈赤的野心,认为他别有所图,因此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勒令其不准出建州边界。

很多人认为后金是在万历朝鲜之役之后,看到了明廷的虚弱才开始反明的。

其实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征伐天下的步伐。

从其13副铠甲起兵的时间点,也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其父、祖死于明军征讨王杲之子阿台,进攻古勒城乱战之后。

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李岱。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尔哈赤在对苏克苏浒部、董鄂部取得胜利之后,又剑指苏克苏浒部左邻之哲陈部。

努尔哈赤以披甲兵二十五、士卒五十攻打哲陈部界凡城,但因对手准备充分,努尔哈赤无所斩获。

四月,努尔哈赤再率绵甲兵五十、铁甲兵三十征哲陈部。敌军虽众,但畏于努尔哈赤一方之勇勐,士气大衰,纷纷溃逃。努尔哈赤追至吉林崖,大获全胜。

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

万历十四年(1586年),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建城,该城在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后被称为佛阿拉,即“旧老城”(今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

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再攻哲陈部山寨,杀寨主阿尔太,又派额亦都攻打巴尔达城。随后努尔哈赤领兵攻打洞城,城主扎海投降。至此,哲陈部完全被努尔哈赤吞并。

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苏完部长索尔果、董鄂部长何和礼、雅尔古部长扈尔汉率三部军民归附努尔哈赤,使其声势大震。

换源a】

其后,努尔哈赤再战兆佳城,斩城主宁古亲章京。同年,努尔哈赤攻克完颜(王甲)城,消灭了建州女真的最后一个对手完颜部。经过5年的征战,努尔哈赤相继征服建州5部。

从万历十九年(1591年)正月开始,努尔哈赤挥师东向,攻取鸭绿江路。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末,其借着支援被加藤清正攻略的珠舍里部和讷殷部之机,相继征服珠舍里部和讷殷部,将长白山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进而,他出兵夺取东海部。

可以说自万历十一年(1583年)开始,努尔哈赤就一直在征伐建州、海西女真诸部的道路上。

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队。

史书上记录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