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写传(2/3)

了火药将来的所有用途。

敢情在她这么多年的开疆拓土中,所付出种种的辛劳,却是还不如一个普通人,拿着这样一个东西。

再看看正年轻的太子以及太子妃。

这让她第一次萌生了退位,当太上皇的念头。

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

毕竟,此时的她也才四十五岁,还算不上老,还能再拼几年。

所以,接下来她的目标也就变成了,等朕再拼几年,给太子打下一个稳定的疆土,就把皇位传给太子。

到那时,大明宫也该正正建好,她便可以去大明宫养老。

于是……

接下来便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太宗开始对西突厥,以及高丽十分关心了起来。

尤其是高丽。

人口并不比大唐少多少,巴掌大的地方,却占有大唐差不多六分之一的人口,史载‘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更关键的是,她不是什么游牧民族,而是一个农耕政权,既然是农耕政权,就会对土地有着天然的需求,一旦让其坐大,必将向中原入侵,可以说是隋唐时期,东北方向最大的威胁。

不然,隋炀帝没事就去打高丽干嘛。当然,后世人眼中的高丽,估计也就是韩国、朝鲜这样的,认为就是一个小国,并不足以为虑。

“父皇,您这么关心西突厥跟高丽,该不会是想亲征吧?”

苏纨一眼就能看出她想干嘛了。

太宗便道:“怎么?不行?”

苏纨便道:“也不是不行,只不过,父皇你也不能看到有了火药,就觉得自己必胜。更何况,这高丽发展也有数百年,好像汉朝时,她们的先祖就已经在辽东建国,经营了数百年之久,不是那么好打败的。不如,这亲征就别了,让李绩去就好。还有,父皇你也该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

虽然苏纨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她那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们。

太宗:“此事无须再议,朕已经决定了。”

这才刚刚经历过生死,又再去找死,唉~你看这。

罢了!

苏纨也不劝了,而且相比起劝,还不如做好万全的准备。

苏纨:“若是父皇非要去,那儿臣提议把苏定方从安西都护召回来。而且,此次出征,父皇您必须把薛仁贵也给带上。”

正好,前年辽东半岛,高丽内部发生内乱,其大臣泉盖苏文杀其王,立了一个傀儡王,**国政。

与此同时,百济也跟高丽联手,侵吞了新罗四十余城,而且还谋绝了新罗入唐之路。

今年,新罗终于找到机会向大唐求援。本来大唐都未必能有什么借口去攻打高丽,因为原本的高丽王高建武,至少表面上还是亲唐的。

但如今,真的就是撞到枪口上了。

当下,太宗便下令,让各军提前进行准备。

而且,还在河北进行募兵。

当然,这个‘募兵’跟大家印象中的募兵自然也是有不同的。

并不是说出钱招募士兵,而是让那些愿意跟从去打仗的人,自己报名跟从。

可能也是太宗毕竟胜仗打过不少,而且几乎从无败绩吧,这自动来应征的人,倒是有不少。

其实……

要想在大唐得到升迁,这打仗才是最快的方式,不然,像科举这些,每年进士试才招二三十人,这何年何月才能轮到你啊。

因而,倒也是很快便组建出了一支十万人的士气不错的队伍。

其中,四万是水军,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

六万是骑兵和步兵,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

不过由于苏纨的干涉,所以,张亮被撤了下来,改任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而张亮则为副。

本来,太宗是想着,让苏定方为副,但苏纨认为,这会让苏定方发挥不出本来该有的才能,因此,极力让本还不够资格当行军大总管的苏定方坐上这行军大总管的位置。

这当然会让张亮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可说实话,张亮这人苏纨却是知道的。

晚年宠信术士,而且还脑子秀逗了,真被忽悠得感觉自己能得天下。

苏纨当然不能让这样的人当行军大总管,就怕她把苏定方给拖下水。

为此,出发之前,苏纨还不忘把苏定方召到东宫崇教门,给对方打打预防针。

顺便,再问问裴行俭在安西都护府干得怎么样了。

苏定方便把裴行俭在那边都做了什么,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只能说,做得似乎还不错。

那苏纨也就放心了。

毕竟到时候,还是要让她回来,委以重任的。

这一仗,光是前期准备,就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时间,然后,等到了第二年开春。

太宗这才带人与前边的士兵汇合。

至于朝中……

当然还是李承乾留下来监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