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参军杨仪(2/2)

道就一头扎进去。况且那李定是何许人也,又岂能和吴王相提并论。”

费承不好意思地笑了:“丞相,是我冒失了,属下知错了。”

杨仪笑呵呵地道:“贤侄,不要妄自菲薄,你做的非常好!此番辛苦你了。你且回府休息吧,向文伟报备一声,他这些天一直在为你忧虑。”

费承用征询的眼神看向诸葛亮,诸葛亮也是微微一笑,轻轻颔首。费承便深深一躬,与二人告辞了。

诸葛亮看着费承的背影,顿了许久,似乎在反复斟酌着利弊,终于轻轻说道:“威公,我想请你见见那李定,试一试他的忠心和才干。”

杨仪惊讶地张大了双眼:“丞相,那李定可是私自杀了丞相府命官,按律当诛!”

诸葛亮沉默了,许久之后,他疲惫地揉了揉头:“威公,大汉倾颓,益州疲敝,正是需要忠臣良将之时……我前日被朝野压力相逼,已经迫不得已杀了马谡,这李定若是真有才干,又肯为大汉效命。宽恕他令其戴罪立功,也未尝不可。”

提起马谡,杨仪便说不出话来了。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而马良曾经是诸葛亮最亲密的好友。可惜马良去世得早,还未来得及如何建功立业,便英年早逝。丞相便一直将马谡视为知己手足,尽心辅导。

除了在感情上的亲近,在公事上,马谡也是丞相的左膀右臂。马谡素有才干,多急智,与丞相的秉公理政互相弥补。在征南中时,诸葛亮便是采用的马谡“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一举平定了大后方,至此南人不复反,益州拥有了鏖兵中原的基础。

在政治上,马谡也同样是蜀汉丞相府权力的重要支柱。马谡出身的马家,乃是荆襄数一数二的大世家。马谡几乎可以看做是继诸葛亮之后,众多荆襄世家所支持的第二任荆襄人利益代言人——也就是荆襄人心仪的下一任丞相。

因为这样的政治原因,马谡在丞相府任职的意义是极其重大的,这象征着荆襄世家对诸葛亮丞相府的认同,也象征着对于诸葛亮在政治上的站队和支持。

可是,马谡却被诸葛亮杀了。

“可恨的李严!”杨仪恨道。

朝野的指责并不会真正让诸葛亮伤筋动骨,真正逼迫诸葛亮诛杀马谡,自断臂膀的,是来自于李严的政治攻击。

同为先帝顾命大臣,李严的地位不在诸葛亮之下。先帝在白帝城时,令诸葛亮主内,李严主外。也就是蜀汉版本的“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是无论是出征南中,还是北伐曹魏,都是由丞相府执掌兵权,李严对此十分不满,已经虎视眈眈许久了。

书生不知兵!书生掌兵误国!诸葛亮应当交出军权!

诸葛亮叹息一声:“威公莫要动怒,归根到底还是我用人不明,骤然让幼常执掌高位。若是先磨炼他一番再予以重任,也不会害了他……”

“丞相,这李定是何许人物,能与幼常相提并论?”杨仪见诸葛亮表情沉重,脸色苍白,赶忙岔开话题。

诸葛亮看了杨仪一眼,笑了:“若是论起急智之长,世上无人能及得上幼常。可是若刚才费承所说尽皆属实的话,那理民之长,李定远远过之矣。”

杨仪沉默了一下:“可是这李定实在是胆大妄为,私杀县令已有半年之久,竟然都不向丞相府知会一声……如此强悍做风,对我大汉来说,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诸葛亮笑道:“先斩而后奏,古往今来倒也不罕见,那伪魏大将于禁,也曾先斩后奏,平青州兵之乱。论起容人之量,难道我还不如那曹操乎?”

杨仪沉声道:“就算先斩后奏有情可原,这李定可是先斩而不奏!”

诸葛亮拍拍杨仪的肩膀:“所以才要威公一试,看看这李定到底几分忠心,几分真假!”

杨仪道:“那我这便唤他进相府,试试他的成色如何!”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