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君臣同欲(3/4)

废开屯。八为设官,特遣大臣专理屯务,设屯官分理,宽以吏议,迟以岁月,使其便宜行事。令野无荒土,人无流民。不消数年,则粮饷充足,流贼可定!”

傅永淳的这个法子,倒也是发现了眼下大‘乱’的根源,便是在于土地的大量兼并集中,国家收不上钱粮赋税。但是,这套方案,却也是建设在沙滩上的空中楼阁。

别的不说,招募流民开垦荒地。农具、口粮、种子、房屋从哪里来?说得好听,三年后起科开始收钱粮,只怕不等到三年,刚刚从熟荒地变成粮田就被大户们侵占过去了!

今年‘春’天。太仓州大旱,斗米钱一百一十文,民有食子者。遗惠祠及隆福寺集饥民千余,日死无萁,税粮急,漕米许三分之一。改麦折价,每石一两五钱。冬米每石四两,饿死载道,河中浮尸滚滚。城‘门’巷口抛弃小儿百十为群,或有人引去,或视其僵死者,尽弃之丛冢,或聚而焚之,或掘坑埋之,盖不胜数。幸不死者,剥榆树皮为饼,糠皮为粥,一望村落,树皮剥尽,是数十年没有过的饥荒。湖州大旱,飞蝗蔽天而下,所集之处,禾苗与芦苇立尽,民削树皮木屑杂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为食,名曰观音粉。含山左侧地名良村,强徒数百啸聚作‘乱’,幸亏不日被扑灭,可是,瘟疫继至,但官府不但不蠲免钱粮,反而严刑催科。而苏州府吴县米价贵至每石银三两三钱,麦石二两二钱。民益艰食,流离窜徙,老稚抛弃道傍,城乡房舍半空倾倒,死尸枕藉。太仓、湖州、苏州等处都是素称膏腴之地富庶之区的所在都是如此,别的地方想想也就了然了。

连赈灾都谈不上,又侈谈什么开荒屯田?这无异于是连饭都没得吃,却在那说大家坚持一下,忍受一下阵痛,等过了这几年,我们就有四菜一汤甚至是八碟八碗吃了!

对于傅永淳的这番意见,崇祯却也是只有苦笑几声,“卿既然有此意,可做一条陈上来,供朕一览。”

倒是薛国观眼睛里阵阵‘精’光闪动,开口缓缓言道:“陛下,臣有意令梁国公、新建伯、徐公爷等人所部水师,沿江西进,至安庆一线设防。一者可以接应左部兵马,二者,梁国公水师,素来号称‘精’锐,‘波’涛船炮无敌,可令其水师接受左平贼之节制,设水师大营于安庆小孤山。防御上游流贼顺流东下!”

“准了!”

崇祯当即拍板,责令有司去办理此事。他却是糊涂得紧,他以为一道圣旨就能让南京的勋贵们和李守汉的水师乖乖的听左良‘玉’那个兔儿爷的节制命令?

倒是这个水师西进安庆,防御流贼东下的旨意,在南京得到了充分的贯彻落实。大小数十艘炮船沿江西进,倒也是颇为威风凛凛。

同时,一道旨意,令马士英总督庐凤军务,专‘门’对付眼下攻陷庐州,并陷无为、庐江、演水师于巢湖的西营八大王张献忠。

自从过年之后,八大王的时运便彻底翻过身来,先是干掉了京营总兵孙应元所部,跟着又是打败了监军太监卢九德统帅的总兵黄得功、刘良佐所部兵马,打得黄得功黄闯子躲进了定远城。让凤阳总督高斗光以失五城而被治罪。

在礼部‘侍’郎王锡衮推荐下,马士英因素有知兵之名被任命为凤阳总督。

在邸报上、江南时报上,都刊登了朝廷旨意和士林的评论,三边总督孙传庭卷甲出潼关攻取流贼盘踞之地。对于这一点,朝野一片赞誉之声。

“梁国公水师西进防堵流贼荼毒江南于安庆,左平贼大军屯驻武昌随时准备收复荆襄之地,湖广宋巡抚死守承天,吸引流贼重兵于坚城之下,孙白谷孙总督又引‘精’锐蹑流贼后路,各路大军合围,何愁流贼不灭?”

在南京夫子庙的茶馆之中,几个青衣士子手中握着邸报在那里摇头晃脑的诵读着。

“孙白谷兵马出潼关?”一个生就了一副尖酸刻薄相貌的读书人颇为不齿的哼了一声,“此人在三秦之地的所作所为,与流贼,与梁国公之倒行逆施又有什么区别?流贼尚且知道给读书人留下些许体面,他们却是半点也无!”

他所说的,却是孙传庭与李华宇在各自治所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制度。在山东,便是曲阜孔家也是收到了税吏送来的税单,上面清楚的标明了按照统一累进税制度,衍圣公府应该缴纳的钱粮数目。

“哼!幸好此次朝中诸公令梁国公将上海商贸区范围扩大,以便于赈济灾民的方略,李某人未曾敢说个不字,不然,吾等江南士子,势必要痛骂其人一番!”

旁边的几个同伴互相之间‘交’换了一下眼神,对于此人的言论都是十分不屑。

“少爷,少爷!您还在这里喝茶?家里来信了!出大事了!”那秀才的仆人跑得满头汗水,冲进茶馆将一封书信塞到了秀才手中。

“前日航船带来家里少‘奶’‘奶’的信!”

秀才的家书之中写的很清楚,这次商贸区扩大范围,朝中大佬大笔一挥,将几乎整个上海县和临近的嘉定、青浦、宝山、杨树浦等处一并强行划入。秀才家中名下的数百亩田地、位于城厢外的近千亩荒滩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