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晋商的惊讶(下)(3/4)

“多谢小哥。”

示意伙计接过木盘,黄大掌柜顺手抓起一串通宝,在手中一过,若是内地的跑马崇祯的话。大概有个千余文,换成通宝的话,应该也是有个四五百文。

“小哥今晚辛苦了。一点烧煤小费。”

“多谢先生赏钱。”那堂倌接过赏钱,亮起嗓子又一次吆喝,“仁字号客人赏钱五百文!”

“谢!---”楼上楼下的堂倌伙计们一起拉长了声音高声答谢。

听了这声谢,让黄大掌柜们找到了同内地一样的感觉。

他瘦长的脸上露出笑容,和气的向那堂倌发问。

“小哥。实不相瞒,在下等也是生意人,到南中来做生意。不过,有一事不明,想向小哥讨教一二。还望小哥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说,一定是知无不言就是了。”

“我等一路而来。见新稻子已经开始上市,米价与内地相比自然是低廉了很多。但是,这用饭时,为何物价如此之低廉?就不怕谷贱伤农之事吗?”

“可是黄某一路观看,各处农人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城外村镇中有不少人家在起新屋。这其中的奥秘何在?”

“这就是我家将军的仁厚爱民之处了!”

旁边一张桌子上有人搭话。说话的正是方才进来用饭的那群工人匠师。

为首的一人站起身来,向黄大掌柜的拱了拱手。“这位先生既然是外路客人。自然对我南中的典章制度不熟悉,如若不嫌在下冒昧,在下便向先生解释一二如何?”

晒黑的脸膛、筋骨关节粗大,满是老茧的双手,都说明了此人的身份。但是相貌虽然粗鲁,说出话来却是文绉绉的,显然是读过书的人物。

“愿听先生教诲。”

几个人各自落座,听那匠师讲述南中关于粮食价格之间的问题奥秘所在。

堂倌也是颇为识趣,立刻去沏了一壶新茶送来。声明是酒楼送给各位先生闲话之用。

“先生有所不知,这南中地方万里,最是适合种植水稻等物,而且极易生长,最甚者有两年七熟之说。不过,这种稻子口感极差,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种了。将军德政,每亩田照着二十税一的税率收缴田赋,征收稻谷。一年下来,单单是征收的稻谷和菜籽,便够各处工匠军兵船夫水手吃上几年了。这些人,照着将军的说法是所谓的非农业人口。区区不才也是其中之一,便是不以种田养殖捕捞等手段为生之人。”

地方万里?都是可以种植水稻等作物的地方,这话,倒也不算是吹牛。黄大掌柜一路南下,也是看到了那绵延千里不绝的碧绿稻田。农人驱赶着水牛,扛着上好的铁制犁铧出没其间,给人的感觉颇为悠闲自得。

但是,问题又出来了。

这许多的良田,便是按照二十税一、甚至是十五税一的税率缴纳了田赋之后,剩下的大批粮食,便是农人们每日里吃四顿饭,每顿都是吃到脖子,也未必吃得完。刨除家中饲养猪牛所消耗的粮食,大批的余粮如何处理,这才是黄大掌柜的关心的事情。

“先生是担心余粮?无妨!将军说过,要是农人手里没有钱,我们这些工匠们,如何讨生活?所以,必须要收购农人手中的粮食!而且还得高价收购!”

黄大掌柜将那匠师面前的茶杯斟上黄澄澄的茶水,请他润润喉咙。

“高价收购?如何高价?”他关切的问道。

“您比如说,市面上,外路客商给的价钱是一钱银子一石米,而我们这些非,非农业人口到粮米店去买粮食,也是一钱银子一石米的话,那么,粮食的官家收购价格便是三钱银子一石米!这米可是米,收的是稻谷。因为稻谷容易保存,米可不一定!”

那人喝了一口茶,继续口沫横飞的为外路客人讲述南中李将军的种种做法,如何广施仁政,泽被万民。

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黄大掌柜两道眉毛几乎交织到了一处。

“三钱银子一石收进,一钱银子一石卖出,这单从账面上看就亏了两钱银子,还不算加工时稻谷的损耗,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损坏,若是一时为之还可以,若是长期以往的这样贴补,哪里受得了?!”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见身边的人亦都是眉头紧锁一副不得要领的样子。

“原来南中地域米价如此低廉,农人的日子却过得丰足康乐,却是将军每石稻谷贴补二钱银子的缘故?”

黄大掌柜有意识的引诱那匠师说话。

“您这话,也是,也不是。”

“此话怎讲?”

那匠师想来平日里便有这好为人师的爱好,此时间遇到了这样的好机会,又岂能放过?不由得点着两根手指,为黄大掌柜讲述了一番。

“将军府下属的各处粮号收粮时,三分之一给现金,银元、通宝都可以。余下的三分之二,便是用工业劵充抵。农人拿着这工业劵,可以在南中各处店铺出具自己的户口簿子之后,购买任何一种南中出产的物品。油盐酱醋,布匹铁器,盖房子的烧灰、砖头,都可以用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