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内忧还是外患(3/4)

户表示出很不屑。

“真是没见识!建奴也好。东奴也罢,何时成了辽东反贼了?!照他说来,建奴入口劫掠,明明的外患。也和流寇一样。成为内忧了?!真真的可笑!”

他的见解。立刻得到了周围几名大臣的赞同。

“老先生果然一针见血,对于若辈依赖军功幸进之徒,以财帛粮米贿赂圣上。我辈科甲正途之人,耻之与其为伍!”

“拿去!”

城楼上又传来了崇祯的喝声。

“拿去!”

一声声传递下来,一直传到天街之上,数万百姓齐声高喊一声,“拿去!”

似惊涛,如霹雷,震得被俘的包衣阿哈和镶红旗蒙古的头目们浑身瘫软,数百名南中军将士会同如狼似虎一般扑上来的锦衣旗校苍鹰拿兔般将建奴俘虏押赴西市或是斩首,或是凌迟。不免冯尚书又多了些活计。

当日,在完成了一系列献俘礼仪后,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宣旨,为庆祝两番大捷,驱逐建奴出关,城内军民百姓鳏寡孤独各有赏赐酒食,着光禄寺发给每人肉馒头两个,酒半斤。

各有功将士皆给酒食。

于乾清宫中设宴,犒赏各军有功将士。

责令礼部、吏部等部议崇祯十年开恩科之事。

当晚,乾清宫中,守汉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钉子。

天子赐酒宴自然不能随便大吃大喝,但是在开宴之时崇祯便饶有兴致的宣布,今日君臣同乐,大可不必拘泥于礼仪,只管脱略行骸才好!

酒过三巡之后,崇祯一时兴起,竟在几位内臣的服侍下,往各桌敬酒,这是他自登基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一时间诸大臣皆是诚惶诚恐。

崇祯敬酒已毕,便是三位有功之臣逐一敬酒,也是往各处炫耀一番荣耀。

不过,洪承畴、卢象升二人倒也罢了,同科同年同乡同僚之类的关系很多,众人也不会在这样的场合给他们难堪,少不得颂词滚滚。

但是,到了守汉这里,出事了。

守汉在王德化的引领陪同下,往各处前来。由王德化为他介绍官员的官职、姓名家乡等等。两桌之后,来在了第三座上。

“诸位大人,龙虎将军、总督南中兵马钱粮李大人来为诸君寿,请!”

众人却是视若无睹,依旧自管自的饮酒吃菜谈论着诗词歌赋,低声议论着哪个府里的歌姬戏子好。

“诸位大人,李大人奉旨为诸君寿,请!”

王德化的声音也提高了八度,这分明也是不把他这个秉笔太监放在眼里。

“王公公,下官有一事要向李将军请教一二。”

“原来是钱侍郎,请讲。”王德化有意的为李守汉提醒了一下,眼前这位正是人称江左三大家的钱谦益,当年东林点将录中的浪子燕青便是。

“原来是这个老混蛋!你个水太冷!”

“下官有一事不明,向李将军请教。试问国朝以来,各地督抚皆为读书人,科甲出身,不知李将军本身功名如何?何以能够执掌南中军马钱粮事?又监管两广剿抚事宜?”

这分明是打脸嘛!守汉身边的几名随扈按捺不住便要上前给眼前这个满脸得意之色的老混蛋进行一番触及**和灵魂的教育,却被守汉用眼神制止。

“不知钱大人本身功名如何?”

守汉将杯中御酒一饮而尽,你个老丫挺的,老子还不跟你喝了!

“下官不才,万历三十八年一甲三名进士。”

“钱老便是当年的探花郎!文章风流,冠绝一时!”一个同座的官员不住口的吹捧着钱谦益。

“原来是探花!失敬!比之探花郎,李某却是惭愧的很,身上一点功名也无。不过,李某虽无功名,却也颇识得几个字,一心仰慕圣人教化,前日进京时偶得五绝一首,诸位大人都是此道大家,不知各位大人能否评判一二?”

“哦?都说李将军杀敌是把好手,却不知道李将军也会做诗?”

“就是!不知道是否韵脚相符?文字是否工整?”

“李某一向认为诗言志,只是内心所感而发出。不比拘泥于韵脚格律。”

“哦!李将军高论!还望将大作示下,我等洗耳恭听便是。”

一刹那间,方才还哄闹喧嚣的乾清宫内顿时安静了下来,殿内众人的目光尽数投到守汉这边来。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守汉高声念完了这四句诗,拱手向钱谦益:“本官这首诗,乃是当日自清水明月关回师时,遥望长城各口,感念时局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望探花郎指教。”

打脸,这是大耳光打脸啊!

夏竦和韩琦二人都是文人带兵的典范,擅作威福,搞得宋朝对西夏的战争连连败北,兵马钱粮折了不知多少。

“李某不才,几句歪诗,还望诸位先生指教一二。”

一旁的王德化心里乐得嘴都要歪了,这位李总督,着实是个妙人。用这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