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落水(2/3)

,多少个日日夜夜,在绵延数万里的大海之上,望着满天繁星,感叹着已经逝去的故人,化作星海中的一点,在天上看着我们,希望我们能振作起来,真正为这天下人有一番作为。”

唐寅抹着泪,叹道:“公子说的倒是轻巧,只是唐寅没了功名,还谈何为天下人,有一番作为啊……”

站在一旁的夏云渚却是忍不住插话:“先生一心只想着功名,却没有将眼光放向世界,这也是当今圣上,与你们这些读书人,最大的不同。”

唐寅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面前这两位年轻的公子,以他们的言行举止而看,他们的思维,怕是早凌驾于这世人之上了,此二人,绝不是这世间的凡夫俗子。

唐寅拱手行了一礼:“愿闻两位公子其详。”

夏云渚淡然一笑,从腰间取下一枚玉佩,递到唐寅手中:“毕竟做生意人,确实不如做官来的体面,先生再好好想想。在下夏云渚,我夏家在南京城西有座老宅,如若哪天先生想通了,就来南京寻我兄弟二人,我兄弟二人,自会将先生当上宾款待,绝对不会为难先生的。”

唐寅握着手中玉佩,痴痴地看了看两人,嘴里喃喃道:“这……这……”

朱厚照却是豁达,他拍了拍唐寅的肩膀,疏阔而笑:“先生不必现在就给我兄弟答复,但小弟还想劝先生一句,夫人的在天之灵,怕是不希望看到先生如此颓废下去。如今时候也不早了,我与我兄弟就不叨扰先生了,先生哪日想通了,随时可来南京寻我兄弟。”

二人说罢,便拱手行礼,飘然而去,只剩下唐寅呆呆而立,望着帝后二人离去的背影久久说不出话来。

*

帝后从唐府出来,牵手漫步在桃林之中,夏云渚侧首看着男人的侧脸,莞尔一笑:“没想到你居然那么会劝人,你说的那些,是你从哪里编出来的?”

朱厚照看着微风桃树下,她娇俏的模样,不禁伸手刮了下她圆润的鼻尖,笑道:“你当我真是编的啊?岳母大人居然没与你讲过,我在你房里抱着你的牌位痛哭流涕,被她大骂一顿的事情?”

夏云渚转身而立,站在他面前,环过他的腰,将头轻轻靠在他胸膛上,软语道:“人家是真的不知道这事,人家知道你心里有我,你对人家这么好,人家又不是傻子。”

朱厚照抚着她的背,感叹道:“娘子,我很想,很想一直这样跟你在一起,一想到京城那个牢笼,我便浑身不自在,咱们垣儿都快十三了,等再过几年,他十七八的时候,能扛得起朝局之时,我就退位,去当太上皇算了,那样咱们就可以亲自带着船队,去新大陆了。”

夏云渚抬首,看着他的眼,伸手去抚他的脸颊,笑道:“夫君说什么都好,只是这次回京之后,咱们要抓紧培养垣儿处理朝政的能力了,将来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也希望他能扛的起来,不要被那些文臣阁老们处处掣肘。”

朱厚照看着她的眼,语气温柔道:“娘子,等咱们去南京拜过太-祖爷之后,便起身回京去,好吗?”

夏云渚咬了咬下唇,重重点了点头,随后又倚在他胸前,久久不愿撒手。

一阵风起,满树桃花纷纷掉落,似飞舞的蝶,又似纷飞的雪,美丽缠绵。

*

帝后二人从苏州启程北上,终于到了此次南巡的最后一站,南京。

帝后久不归京,身为内阁首辅的杨廷和十分着急上火,堆积成山的奏章此刻正在南京行宫等着正德,正德一只脚刚一跨进屋,就被几十摞堆成山的奏章吓的下巴都快掉了,忙后退了一步,夏云渚上前一步扶住了他,这才没摔倒在地。

“哎……有些人啊,看看,这就是有些人逃避工作的下场。”夏云渚在后,不怀好意的酸道。

正德忙对左右吩咐道:“快!快马加鞭回报内阁,不要再往南京送奏章了,另外命太子监国,与内阁共议朝事。”

夏云渚听罢这话,忙上前一步,劝道:“夫君,不行吧,垣儿还太小,他才十三岁。”

朱厚照倒是故意想趁此机会历练下儿子:“他都十三岁了,你还这么溺爱他,小心被你宠坏了,将来担不起大事,人家英宗八岁就登基了,垣儿十三,已经不小了。”

夏云渚却是委屈地撇了撇嘴:“莫要拿我儿子和英宗比,你莫不是也想他受奸人蛊惑,被外敌俘虏,搞的国破家亡?”

朱厚照白了她一眼:“呸呸呸,夏云渚,你就不能念着我儿子点好?他也是时候该历练历练了,你就别操心此事了,咱们在南京还有不少事做呢,去孝陵祭祖,去大报恩寺祭拜一二,去夏家祖宅拜会老夫人,还要去牛首山狩猎,你不是总念叨着,秦淮河两岸比山塘街繁华多了吗,咱们得好好逛一逛,还有去玄武湖乘画舫。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事,还是得先把这些奏章看了,你一半我一半,我可警告你,你可别想逃,把活都给我一个人做啊!”

“行行行,知道了!”夏云渚莞尔一笑,拉着他的手,朝那几十摞奏章走去,两人刚坐定没多久,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哭哭啼啼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