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针锋相对(1/2)

“我想,不但我和怀德有这种想法,而且就是杨相,也是肯定希望能够彻底清除军中的蛀虫,在这一点上,我与杨相是没有分歧的,虽然各自支持的皇子不同,但最终都是想带领大齐迈进汉唐以来的又一个盛世,这一终极目标却是相同的!”

而在这一天的未时左右,位于永兴坊的当朝左相杨延的府中,也刚刚开始了一场秘密聚谈,但偌大的客厅中也只坐了聊聊四人,坐在上首客位上的男子大约二十出头年岁,长的面如冠玉、身如扶柳、肤白唇红,赫然就是三皇子黄晓,只是整个人看上去赏心悦目的同时却隐隐含有一股阴柔气质。

左相杨延坐在主位相陪,另外两人则分别是吏部尚书潘文渊和大理寺卿韩启明。

只听二王子皇晓轻声说道,“舅父,据您分析,父皇将一名军汉塞进来给我当副手,真的是想给我一个与此人接触的机会,从而将此人笼络在我们手下?”

杨延没有马上说话,许久之后才缓缓说道,“我也不知圣上这一手到底为何,但我认为多半不会是这个目的。虽然此人在今年的战事中厥功至伟,但自八月初至今的几个月时间内,李相和郭怀德等人通过朝廷向此人给予的更多,从一个小小的营副尉擢升为禁军的司马都尉,现在又报请朝廷批准其直接出任神策军司马,转眼就进入了大齐高级将领行列,而勋爵更是提升了十余级,这是有些将校耗费几十年的光阴才能实现的目标,你想想在这种浩浩荡荡的恩惠之下,此人会随意改投到我们名下吗?”

“既然是这样,此人在我身边就是一个钉子,我可不想让对方的心腹时时盯着我的一举一动。”

“不可,我想圣上将此人安排为你的副手,最大的可能是含了一份考较的心思,既然此人已被圣上看在眼里,我们就不能有任何动作。”

“噢,晓儿知道啦。”虽然三皇子出声答应,但脸上却仍是一幅不以为然的神态。

杨延看在眼里,一丝无奈之情转瞬即失。稍稍沉吟后向坐在右首的吏部尚书潘文渊说道,“文渊刚从西北行营回转,肯定知道这人的一些底细,从你的角度来看,这是个怎样的人?”

“我虽然在西北行营呆了好些日子,但实际与此人的见面却只有三次,第一次是在郭怀德的家宴上;第二次就是户部郑侍郎在朝堂上说的前往凉州城外大校场观摩禁军练兵的那一次;还有一次就是参加凉州的花榜大赛,此人不但拿出一首水调歌头的词作震惊全场,更是无意间救下二王爷的性命。”

说到这里,潘文渊果然看到三王子的脸上一股恼色一闪而过。

“三次见面总共也没说几句话,对此人的了解主要还是从别人口中听到的一些情况。”

“听说此人不但在今年甘州防御战中从契丹人的刀下救出李相的女儿,更是在协助西北行营辎重营核查账务时从大火中救出郭怀德的女儿,再加上救下二王爷的性命,此人与二王爷一系的三个主要人物都结下了颇为深厚的渊源,我想让此人更换门庭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不涉及立储之事,此人绝对是大齐军方难得的人才,说不准今后与契丹人的战事就要着落在此人身上,但如果从争储的角度来看,则此人以后肯定是二王爷不可忽视的外部助力。”

等潘文渊说完,左相杨延和大理寺卿韩启明都是神色凝重地微微颔首。

此时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文士快步走来,向四人拱手行礼后说道,“老爷,刚才外边传来消息,郑侍郎回府后立即派出两人快马向还在来京路上的西北行营李守义传递消息,让刘凡和李宗雄的女儿李敏两人离队快速回京。”

“看来李宗雄也对圣上的用意心存疑惑,想让刘凡提前回京面授机宜。好了,你通知所有人员严密监听二王爷、李相以及户部刘利民、郑奇等人的动向,在没有进一步指令之前绝对不可妄动。”

又对着三王子、潘文渊、韩启明三人说道,“我们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毕竟也不是什么大事。”

等三王子与潘、韩二人在相府门口分手,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回到府中,心里还在想着这件事,对于刚才舅父杨延的嘱咐他并不怎么赞同。

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

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的这几句诗深刻地描述了古代行军的艰难,况且诗人描述的是深秋九月的景况,而对于西北行营前往京城参加阅兵的四十个哨的士兵来说,在十二月严冬的天气中连续行军二十多日更是一场严酷的考验。

幸亏这四十个哨都是在这两个月的训练评比中涌现出的佼佼者,毅力和忍耐力超强,虽然已连续行军十多日,队列仍然像十一月初二阅兵时一样齐整,战士的脸上更是一副坚毅平静之色,浩浩荡荡行走在官道上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不断引得沿途的商旅百姓好奇地尾随观望。

本来行营副总管李守义的想法是这四千多人一律乘马,但一是因为四十个哨中绝大部分都是步兵哨,有好多战士连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