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工业先声(1/3)

一行人浩浩荡荡,两日后,便到达了大同市重工业区。

刘守义带人径直走进了动力厂厂房。

只见厂房内赫然矗立了一台庞大的蒸汽机。

一个巨大的锅炉其上一个气缸,气缸上是一把连杆,连杆一头连着气缸,另一头带动一个巨大的铁轮转动。

刘守义带人走了过去,看着高速旋转的铁轮,刘守义满意的点了点头。

走进了看后,蒸汽机的细节便呈现在了刘守义的面前。

加厚的气缸壁,这便是分离式的冷凝器。

用一个阀门将气缸和冷凝器分开。

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运动,冷却的蒸汽通过管道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结为水。

气缸和锅炉之间设计了阀门,可以调节蒸汽进入气缸的时间和多少。

气缸也改成了双向气缸,可以从两个方向进气,使得活塞可以进行双向运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离心式的节速器来调节控制蒸汽机的运转。

另外气缸外围还设有抽气机,是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同理,可将气缸里的空气,废气排出。

甚至将气缸内抽成真空都可以。

同时还设计了气压表,来观察气压高低。

气缸之上,便是连杆,连杆一头连接气缸,另一头连接铁轮。

连杆连接铁轮的传动杆已被改造成了曲轴连杆,以保证了让往复运动变成了圆周运动。

当然还有滑阀室,滑阀和滑阀杆,使得蒸汽机可以按照预定的方向和行程进行自动连续的运转。

如此一台完整的改良版蒸汽机便出现在了刘守义面前。

“这铁轮一分钟能转多少下,整台蒸汽机有多少马力,多少功率”

刘守义问道。

马力是刘守义专门发明用来判定蒸汽机动力的新式单位。

找到一匹最强壮的马,让其拉动抽水机抽水,用时一个时辰,看能够抽出多少水,把水提高多少米,在按一个时辰一百二十秒,算出一秒钟的时间能抽出多少水,提高一米。

最后算出一马力大约是70千克米,每秒。

千克,包括小数点都是刘守义创造出来的新式单位。

一斤是五百克,一千克是1000克。

当然还有吨的单位。

一吨是1000千克。

当然新原有的担,两,斤等单位还是会继续使用。

500克是0.01担,1克是0.02两。

除了重量单位外,密度的升,温度的度,都是新式单位。

当然也包括瓦特和焦耳。

不过这两个刘守义可就没有拿来就用了,而是进行了更改。

瓦特用动力厂厂长徐成良的名字命名。

以此来表彰其对蒸汽机的突出贡献。

弄得徐成良那是受宠若惊,连连拒绝。

最后在刘守义的特别要求下,徐成良才算同意。

至于焦耳,刘守义用了东汉的思想家王充来命名。

之所以选择王充,是因为王充在历史上编写了一部奇书,论衡。

这是中华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思想哲学巨著。

更别说这本书里对很多的物理现象,包括热学,电学,光学甚至电磁学都有详细的现象记录。

只可惜只是记录了现象,而没有探索本质。

当然压力并不是一王充,而是一衡()。

当然还包括力的单位牛顿,压力的单位帕。

力的单位牛顿,刘守义也由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来命名。

毕竟墨翟的墨经是中华古代第一本记录了力学现象的书籍。

用墨翟来命名为力的单位,实至名归。

至于压力的单位,刘守义思考再三,决定用南北朝时期的尹喜来命名。

之所以用尹喜,是因为尹喜是第一个详细记录了气压存在的人。

虽然只是记录了现象而已。

实际上华夏历史上对于气压的存在早就有了认识,想想先秦时期的喝鸟,就是用一个弯曲的空心竹筒,加热让之中变成真空,一头插入水中,另一头便会出水的工具。

不仅是力和气压,实际上物理学的很多现象在华夏古代先民中都有记载,也有人动手实验,只可惜统治者不重视,加上这些实验一直都停留在了记录现象的阶段,虽然也有将其用于实践的,但是确无人去探索其中本质。

这也是后来科学最终没有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原因。

于是后世一焦耳()成了一衡(),一瓦特()成了一徐成良(),一牛顿()成了一墨翟(),一帕()成了一尹喜()。

虽然有些拗口,但是刘守义到是非常满意。

反正这也是一个习惯问题。

以后要是有新的单位,也会用中华的人名来命名。

如此不仅让这些普通人对刘守义顶礼膜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