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叫你们掌柜的出来(2/3)

须,相当自信。

“反正我也落得个清闲,跟着狄相公办差,倒也心甘情愿。”赵滋显然还是愿意跟着狄青做事,心里能接受。对于甘奇,还是有点既定看法的,毕竟甘奇实在太年轻。赵滋是个武人,武人有武人的待人方式,要么不服,要么服服帖帖。

狄青只是摇头不语,甘奇是什么样的人,他太了解。眼前赵滋心中这点想法,狄青压根就不放在心上,也不值得放在心上。

金融巨鳄甘道坚,不得几日,就带着他的巨额国际资本的一小部分,乘着一艘船就北上而去。

从沧州乘船到析津府,其实用不了多少时间,而且渤海湾内行船还相当安全。

船只远远泊在海上,甘奇又带着人趁着夜色,乘着小船上岸。

这些事情,都得甘奇亲自去做,因为别人做不来。所以这趟辽国,比如由他亲自走一趟,走这一趟之后,甘奇以后兴许就不必自己以身犯险了。

上岸就是辽国,辽宋就是这么近。

析津府,大致包含了后世的北京市与天津市。后世的北京现在叫做燕京,也就是析津府的治所,燕京城也是现在辽国的南京城。

辽国有几个京城,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东京辽阳府。其中西京与南京,基本上都是汉人聚居之处,也就是燕云十六州。

最初的时候,辽国政治体制上,分了两套系统,称之为南大王院与北大王院,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国两制。把整个国家分为两个体系,在燕云之地用汉人的那一套官制,用汉人来管理汉人。在北方游牧部落,依旧还用原来部落联盟的那一套。所以有了南北大王院这个东西出来,南大王院就是管理燕云汉人的。

后世天龙八部里,萧峰还当过辽国的南院大王,几乎就是燕云十六州的王。

本来北大王院是契丹本部,后来慢慢发展之后,南大王院不论在哪个方面,势力都越来越强,辽世宗就直接改革了,把两个大王院先降级为南北枢密院,然后又把两个枢密院合并起来来,从此一国一制,中央集权。

辽国到得如今,其实汉人的地位是很高的,这一点比契丹人比蒙古人做得好很多,辽国贵族也早已全面汉化,这种汉化是从上至下的,从皇帝到贵族。所以汉人的地位自然就不低。

而且从法律,到习俗风俗,再到燕云各地的世家大族,辽国朝廷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汉人官员更是到处都是。这也让辽国在燕云的统治越发平稳。

辽国获得燕云十六州这一块地盘,倒是与大宋朝没有什么关系,这是遗留问题,并非是辽国从大宋朝抢去的。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有一个领兵大将叫作石敬瑭,然后他叛乱了,自己拥兵自立,建立了后晋,也遭到了剧烈的反扑,石敬瑭扛不住了,往北去求契丹人帮忙。为了让契丹人帮他渡过难关,石敬瑭主动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人当做报酬,还向契丹人自称是儿皇帝。契丹人拿了燕云十六州,也帮了石敬瑭。

后来后晋的灭亡,也遵循了同样的套路,也是后晋的领兵大将刘知远拥兵自立了后汉,把后晋给灭了。

后汉的将军郭威,又拥兵造反,灭了后汉,建立了后周。

后周的将军赵匡胤又在陈桥兵变,皇袍加身,建立了大宋。

然后大宋扫平了天下,灭亡了后蜀等其他国家,然后杯酒释兵权,重文防武,把这种武将造反的基因给止住了。

五代十国就是这么一个混乱的时期。

大宋虽然一统天下了,但是独独当初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不在大宋的版图之中,而且后来西北方还有一个党项李元昊也脱离了组织,拥兵登基,建立了西夏。

这大概就是如今这个时代的历史沿革与版图格局。

甘奇入了析津府,趁着夜色就在官道上疾驰,白天就在路边城镇买了几辆车架与马匹,直奔燕京城而去。

甘奇在这辽国,不认识任何一个人,想要真正开启贸易战,前路都得自己去趟。

燕京城,乍一看,与大宋没有任何区别,街边人说的话语,口音也差不多,风俗习俗都差不多。

若不是甘奇清清楚楚知道这里是辽国,还会有一种在大宋的错觉。

唯一一点去大宋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路上时不时能看到一些契丹武士,秃头披发,身穿毛皮,腰系弯刀。

这种装扮的契丹人,显然不会是契丹贵族,而是契丹人里的底层,是从更北方的区域到燕京城来的。燕京城里的契丹贵族,如今可不会是这么一副打扮,必然都是绫罗绸缎在身。

甘奇走进一个茶楼里,坐下之后,叫了一些茶水点心之类,想听听这燕京城里的消息。

还果真就有大消息传到甘奇耳中。

一旁桌子上的人正在聊着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

“你们知不知道,北边打起来了,皇太叔耶律重元造反了。”

“什么?真打起来了?”

“当真,北安州,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