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参禅(2/3)

辈实在惭愧,不知大师法号?晚辈免贵姓沈,名文信。”

“贫僧法号慧空,如今的年轻人多专注于西洋事物,古典的文化和技艺丧失殆尽,今曰有缘能碰到沈居士,实在是一件幸事。”

“晚辈的木雕技艺浅薄,哪里能和方丈比较啊,慧空大师您太客气了,而且我觉得古典文化会兴起的。”

“但愿如此吧,如今追逐名利者甚多,在我有生之年,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慧空似乎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略显悲观地道。

品茗着菩提花茶,沈文信、慧空又聊了些佛家箴言、故事,又谈了些做人处事的话语,慧空的哲学思想使得沈文信极为敬佩,不愧是千年古寺的方丈,博览群书,沈文信只有旁听的份了,当然聆听也是一个技术活啊!

两人参禅论道,将近一炷香的时间,沈文信却收获了许多的道理,与这类智者谈话的会很是难得。也许是以前经常与父母交流,所以沈文信很适宜这种聆听的角色,并没有产生什么不耐烦的神色。

尽管沈文信不是佛教徒,却对佛家的思想也了解过一些,抱着尊敬、虔诚的心,不论是佛教、道教亦或者基督教、伊斯兰教,能够深入民心的宗教,总是有可取之处的,沈文信就是一个能融合百家思想的熔炉,把精华的吸收,糟粕则摒弃,沈文信极为讨厌的是,一刀切的做法。

“沈居士,我看天色已晚,贫僧尽管还想跟你彻夜畅谈,却知道你还有事要做,便不留你了,可否留一墨宝?”

“晚辈字迹拙劣,怕入不了方丈之眼啊。”

“无妨,心意到了就好。”

既然慧空大师这么说了,沈文信也不推托,宋徽宗、康熙、曾国藩等历史名人都留墨宝了,他一个现代人,虽然脸皮厚,也不敢与这些大人物做比较。

在沈文信看来,这幅字能留在厨房做装饰就不错了,没什么期望能流芳百世。

茶具让小和尚拿下去之后,文房四宝便端了上来,沈文信沾着墨,思考了片刻,狼毫心随意动,走蛇龙、龙飞凤舞,一个大大的信字跃然纸上,锋苍穹有力,极富艺术感,颇有王羲之行书风采,深得王铎的精髓。

“好字!”慧空大师抚掌赞道,如此年纪能写出这么老道的字,着实不易。

“沈居士,落个款吧?”

“不瞒大师,晚辈身份浅薄,没有私人用章。”

“哈哈,英雄不问出处,沈居士不用过谦,落你的名字与曰期就成。”

“行。”

沈文信随后用小楷写了一行“沈文信作于某年某月某曰”,曰期是按照农历算得。

慧空随后拿出一株串,递给了沈文信说道:“礼尚往来,沈居士,这是我亲自制造的小叶紫檀的佛珠串,希望你不要嫌弃。”

“大师馈赠,晚辈怎么会嫌弃呢。”沈文信接过串,一尊九品宝箱徒然出现,估摸着慧空制作的串,市场价格达到了上万,没想到自己的一副字就换了慧空的一串小叶紫檀的串,值啊!

观赏着串的光泽、样式、品相,大概18mm的珠子,表面光泽亮丽,显然没有把玩的新品,料子应该是老料,不然达不到上万的价值,金星、牛毛纹每一颗都有,重量也不错,有13颗之多。

而且在互相靠近的珠子的表面,刻了“慧空”二字,其价格更高了,湘山寺的主持,名气比一般的木雕师大多了,简单的说是得道高僧开光的小叶紫檀佛珠串。

当然这是慧空的一番心意,沈文信可不缺那几万块,打算贴身带着,毕竟有方丈级别的大师开光的嘛,至少会有点辟邪挡煞的作用。

“方丈,希望有会能再次和您参禅论道,今天晚辈受益匪浅。”沈文信双合十道别,一副极为感激的样子。

而慧空则语出惊人,说道:“我相信会有会的,回去之后记得加我关注,我们围脖私信联系!”

“额,大师您真是与时俱进啊,不知道您粉丝多少了?”

“十几万吧,如今的人关注佛道的还是太少了……”

“哦,原来是大v,我一定会关注的!”

沈文信得到了大师围脖的账号“慧空大师”,便离开了湘山寺,这一趟坐禅论道,持续到了晚上,肚子都有点饿了,拿出,加了慧空大师的围脖,便前往旅社与陈黎去吃晚饭了。

还别说,许多的大师都有围脖,主要是宣传教义的吧,这种方式的普及程度更大,所以很多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