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厚重的文化让人思虑太多(2/3)

家能够这么踊跃的提出办法就可以看出来,这点,让我很高兴,也很欣慰。”

尽力的回想着前世那些领导做报告的套路,刘静学一边组织着语言,一边思考着对策:这么多的人都提出了建议,如果都采用的话,那不是要把娃娃给累坏了?可是,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活跃的思维可是需要好好的看护地,要象对待风雨中的小树一样小心的呵护。照顾,不然……

呵呵,关于教育体制僵化的话题,那可真是曾经铺天盖地过啊,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追溯到那位笑看天下人才尽入我瓮的唐二世那里。对孩子的那些天生的感悟和灵性,在那篇千古流传的《伤仲永》里,也描述的非常清晰,用成人地思想代替孩子们的想法。用社会(统治阶级)需要的知识代

们的兴趣和天份,也是保证社会安定,‘人们’幸福一。这点,从最早那个带上皇帝名号的,最早统一中国的秦始皇那里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焚书坑儒,在完成地域上的统一后,作为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独裁者,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后又开始对扔到思想开始统一了:统一文字,统一官方语言。统一文化……,在他地血腥镇压下,曾经百花争鸣的中国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在那些高唱自由,藐视权力,歌颂无为的儒家大能被镇压后,一时间,首次统一的神州大地上嘘若寒蝉,无人再敢挑战那位首次完成统一大业的雄王霸主的权威,也没人胆敢用自己的生命前去撩拨那位的虎威。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的由统治阶级发起的,用暴力统治人民思想地行为。

从此以后,首先切身感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威力和能力的儒家学派,改弦易辙,在鼓吹不为三斗米折腰的清流学派同时,也与时俱进的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口味。制造出了一系列地以天下为己任,奉统治者为天子,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等等一系列的有利于统治阶级管理偌大的疆土,愚弄众多的民众,媚上斥下,两面三刀的文化条款。

以迎合统治者口味的文化对整个中华民族开始了几千年的摧残和保护。

这个,虽然在改弦易辙的儒家文化中,中华民族的发散思维能力被残酷的削弱甚至是抹杀了,但是那种奉天承运,同心同德地教育。又造就了中华民族那种故土难离的凝聚力,造就了中华民族面对灾难百折不挠的进取,面对痛苦默默承受的坚强,一个中庸之道,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让中华民族的文明绵延不绝,最后成就了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能够传承千年,并且还能够继续存在下去的文明古国。

只是由于在琴棋书画等杂艺上动用的心思过多。中华民族倒是绵延不断的受到了那些文化进化速度偏慢,依然拥有传承与人类远古祖先地那种野性。拥有强大的杀伤能力地低级文化民族的侵略和占领,虽然最后还是被中华民族那强大的同化能力给同化掉了,但是在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络绎不绝的深重灾难。这其中的功过倒是很难说清楚了。

为了反抗中华民族的同化,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中华民族受到太多的灾难,一些‘有识之士’就在某些别有用心的诱惑和利用下,疯狂的鼓吹中华民族的落后,愚昧,大张旗鼓的吹嘘外国那些所谓的先进文化,鼓吹那些没有经历过风雨,没有承受时间考验的快餐文化的‘先进’。鼓吹那些以短暂的优势站立在潮头,缺乏后继发展能力的,汇合了中华民族的一些表面的优势,改头换面一番后,摇头摆尾上窜下跳的反倒又用来对付发源地的‘强盗’文化的先进性。

受到这些所谓‘教育专家’的鼓吹,通过他们手中的‘放大镜’欣赏了应试教育摧残孩子的联想能力,削弱了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危险后果,由于身在此山中深受其‘害’,对那种能够减轻自己负担,让自己在一段时间里活的更加轻松的话题,也曾经让刘静学为之动容,在某些时间,某些地点为之大声的疾呼过(宿舍,考试前夕)。愤慨的斥责过,无奈的咒骂过。

但是等真的到了社会上,每当面对那些充满期盼的目光,面对那些无助的双眼,在看到别人默默的受苦的时候,在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同时,刘静学也深深的体会过那种应试教育所对人的思维的限制和‘摧残’。曾经的一个个机会,就这么被放弃,被忽视了,留下的。是那深深的伤痕和撕心裂肺的痛苦。

(有感于汶川地震前九天,那些到处乱窜的蟾蜍被某些专业人才给界定于‘春天’到来的征兆,白白的放弃了大自然提出的警告机会,最终造成了以三万多人的性命,以二十多万人的鲜血,以四十万人的无家可归的惨剧为他们的专业买单。也为那些地震的专业人才,以一句地震的预测性困难为借口,以缺乏确切证据为理由,无所作为的行为感到……无话可说。)

值此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怎么样在保证娃娃的轻松(最少不要太过于劳累)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那些海族战士们表现出来的那种活跃的思维,那种异想天开的思路,那种争先恐后的积极性,倒是让刘静学感到了一阵的为难,一时间没有足够好的办法让刘静学能够获得两全其美的效果,也让刘静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