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2)

>

“也有可能是受害人身体的某部分,头发、皮肤、血液,甚至骨头……”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连环杀手edard gei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百度搜索网更新最快最稳定)警方在他家中找到了大量的人皮、人骨制,其中包括用受害者的**制成的皮带,还有用头骨制成的汤碗。”

大家都被说得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看影视作的时候,可能还会对此很感兴趣,因为你完全是站在了娱乐的立场上。可是一旦自己被卷入,那就只剩下**裸的恐惧。

那么,王先生拿走的纪念是什么呢?

肖易明忽然浑身打了一个寒颤,脸色陡然间变得苍白无比。他飞快地敲击着键盘:是舌头!

五个女人都被割掉了舌头,这是她们身体上都失去的部分。

最爱血旺鱼:他会把它们藏在哪里呢?

讨厌喝中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二天天没亮,肖易明就醒了过来。其实晚上睡得并不好,一直迷迷糊糊的,徘徊在似醒非醒的边缘。

冯孝诚有点不放心,望着他和刘时中道:“就你们两个能行吗?还是让我跟你们一起去?”

刘时中道:“人去得太多,反而会让对方心生警惕。”

冯孝诚道:“那我和你两个人过去,易明身体还没复原呢!”

“也不好。”刘时中摇了摇头,“有他在,可以听到一些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你就留下来陪着她们!”

冯孝诚只好做罢,和崔晴白俐一起将两人送出了门口。恰巧一辆出租车刚送完客,立刻停到了他们身边。刘时中再次回头和崔晴摆了摆手,方和肖易明一起上车。

司机从后视镜里笑着望了他们一眼:“你们是来旅游的?”

刘时中点头道:“是啊,现在正是吃小龙虾的时候嘛。”

“那倒是,我们这里的小龙虾是一绝啊!”司机颇有几分自得,又道,“你们能租到王家的老屋也不简单。”

刘时中和肖易明意外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是吗?”刘时中问,“房东夫妇都挺不错啊!”

“哎呀,你误会了!他们夫妇当然人都不错,尤其王太太特别热情。我是说王家祖上在我们这里也是有头有脸的大户,特别是我爷爷奶奶那辈人,现在说起王家来都当成一件了不得的大事。(百度搜索网更新最快最稳定)”

刘时中和肖易明上下打量了一下司机,三十开外年纪,瘦精精的脸上满是笑容。是个健谈的主儿。

刘时中问:“师傅,你是当地人?”

“我?我土生土长的泗州县人,不怕您二位笑话,这把岁数还没出过省呢。”

刘时中便也笑道:“这有什么?我们省是大省么,比整个韩国都大呢,能把全省都跑下来也不容易了。”大家笑了笑,又问,“爷爷奶奶高寿?”

气氛不错,司机的话匣子立刻打开了。

“我爷爷今年八十三了,我奶奶也有八十二了。”

“精神都好?”

“好,好的离谱!老人家没事就喜欢拉着我讲他们年轻时候的事。就说王家的事,一件一件的,如数家珍,都不知道说过多少回了。”

“这王家在泗州县真这么了不起?”

“嗯。王家原来是陕西山西一带过来的盐商,我们这里靠近扬州么,扬州的盐商那是闻名天下,我们泗州的盐商好歹也能闻名全省。我爷爷奶奶都见过他家的老宅,前后连绵差不多有二十亩地(注:旧制一亩等于60平方丈,一丈等于3米3,所以一亩差不多是667平方米)。要按照咱们现在的平方计算,都有一万多平方。”

“那是不小了,个园和何园也是一万多平方。想不到,他家原来是大盐商。”

“那我不知道,但是人家的保存了下来。王家的宅子后来遭了天火,烧了一大半。剩了些断壁残垣,到了‘破四旧’的时候也被一股脑的拆了。自从那场大火以后,王家就家道中落了。但是饿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啊,你看他家的这幢老屋,虽然是几十年前的了,可是到今天,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还是苦上一辈子也挣不来。”

“我听说,这幢老屋本来是他家大房置下的产业,后来因为两个儿子都死在了战乱里,所以传给了他们这一房。”

“战乱?”司机笑了笑,“你听谁说的?”

刘时中嗅到了别有隐情的气味:“就是王太太本人说的。”

“哦,怪不得。”司机煞有介事地啧了一声,“其实她这么说也不算错。”

“什么叫不算错?”

“大房的两个儿子是死在了战乱里不假。但是你想啊,又不是平头百姓的孩子,有了上顿没下顿,只好去当兵。命好就能出人头地,命烂也能给家里少点负担。他们都是有钱人家的少爷,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自然有一份家业传到他们手上,怎么偏偏也要跟那些穷人孩子一样去当兵呢?”

“为了实现革命理想?”

“哪儿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