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就这?(2/4)

然导致阵型大乱,于是鄱阳逆贼的大量快船就尾随火船而来,撞入阵中,展开混战。

鄱阳逆贼水师,多为船民、渔民、水寇,所以大混战才是对方获胜的希望所在。

但是,王师多有大型战船,居高临下以拍杆发拍、击船,又射箭、泼洒熔融铁汁,不是这些小船可以硬抗的。

所以,对方可能会牺牲小船,让王师大船拍杆发拍。

发拍之后,再升起拍杆需要不少时间,这时,对方大船冲来,趁着王师战船发拍完毕,发拍击船。

即便如此打法得逞,对方因为大船数量居于劣势,未必能击退王师,所以,还有可能诈败,引诱王师战船追击,进入浅水区。

王师的大船吃水深,进入浅水区后极易搁浅,一旦搁浅,必然动弹不得,只能任人鱼肉。

对方的战法可能是这样,萧大临必然针对性做出布置,因为开战时,极大概率刮的是东南风,己方自北南下,是逆风,颇为不利。

所以,临近交战时,要以快船护住船队外围,先阻挡敌军放出的火船,并拦截敌军快船,不让对方轻易冲入己方船队之中。

然后,以快船为先导,引一支由大船组成的“游击”船队,迂回到敌军侧翼,乃至后方,争上风向。

先导快船,必须具备测水深能力(绑上定深竹竿),为游击船队开路,避开浅水区。

彭蠡湖湖面广袤,有足够的水域,让王师游击船队迂回,绕到敌军上风向处。

若对方分兵来拒,靠着小船来挡迂回巨舰,无异于螳臂当车。

若分大船来挡,只会进一步摊薄大船数量,打也打不过。

简而言之,要稳扎稳打,不能急。

尤其对方溃败后,己方不能轻易以大船追小船,哪怕是顺风时,大船满帆走得很快。

因为那些浅水区,藏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下,周围根本就没有任何标志,恐怕除了当地渔民,外人无法确定到底哪里是浅水区。

萧大临想着战前布置,只觉己方准备充分,兵力有优势,绝无可能打败仗。

“火船,他们放火船了!”有人喊起来,萧大临用千里镜向前看去,果然当面敌军放出大量火船,在不少快船的护卫下,借着风势,往这边而来。

己方大量快船前出,要将火船挡下,双方快船很快缠斗在一起。

萧大临却见火光之中浓烟大作,渐渐形成一道渐渐厚重的“烟雾墙”,挡住了己方视线。

他放下千里镜,就能看到眼前湖面一片昏暗,根本就看不清“烟雾墙”后面,敌军船队的情形。

船上烧的是什么,为何烟会这么浓?

萧大临心中疑惑,左右亦是如此,此情此景,仿佛敌军放出的火船不是为了纵火,而是为了纵烟,故意遮挡他们的视线。

萧大临不通水战,此次随军作战,是为了鼓舞士气,他看着眼前的烟雾墙,忽然觉得不安。

这种时候,浓烟里突然冲出什么来...

他刚冒出这个念头,却见烟雾墙忽然“晃动”,随后,一个个巨大的身影从浓烟里冲了出来。

萧大临和左右定睛一看,愣住了:冲出来的都是大船,这些船的桅杆极高,高得有些不正常,张着许多巨大的船帆。

类似尺寸船身的船,桅杆似乎才到对方桅杆高度的一半。

这是什么船?怎么交战前,这些船不显眼?

莫不是一开始只张了一半的帆?

有人仔细一看,喊起来:“横帆船?是鄱阳的横帆快船,船帆是布做的,软帆!顺风时兜风,走得很快!”

一如他所喊,冲出烟雾墙的横帆船,一张张硕大的布帆都兜满了风,如同发飙的野猪,乘风破浪,径直撞向萧大临船队。

这些船的船身庞大,体型“苗条”的前军快船根本就挡不住,眼睁睁看着这些“野猪”撞开前阵,往中军船队而去。

飞扬的火星,渐渐点燃了这些船上的布帆,与此同时,船上火光大作,萧大临看了一下就知道,这些大船,其实是火船。

敌军果然如事前所料,用火船打头阵,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