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婆家生涯(1/2)

肖香一九六四年调到牡丹江和丈夫团聚,到一九七六年已是十二年了。趣*读/屋

这一年,她已经是三十七岁,丈夫李鸿森四十五岁,都是到了中年。肖香已有四个儿女。大女儿李玲,十三岁,体弱,性格柔和,心地善良,不太爱说话。二女儿李霜,十一岁,朴实,文静,勤劳,平和。三女儿李妍,九岁,身材矮小,但是精明利落,泼辣厉害。最小的是儿子李青,五岁,老实厚道,寡言少语。

肖香通情达理,心地善良,对人诚实热情,善解人意,左右逢源。肖香的婆家,有个爷公公李连尚,已是耄耋之人,慈祥善良,对人和蔼可亲,诸事不管,只是颐养天年。肖香的老公公李山,三十几岁,就因病去世。

老婆婆夏桂华年逾花甲,心肠宽大,晚上倒头便睡,诸事不放在心上。但是,老太太心地有些狭隘,身在曹营,心却有点儿在汉。每天做饭,别的不管。家里头还有个三姑婆李向菊,终身未嫁,也许是心高气傲,没有可心之人,后来,也许是哥哥去世早,嫂嫂又年轻守寡,孩子好几个,父亲又年事已高,她就不再考虑择婿之事,一心一意地呆在家里。这个人明事理,心眼又好。

李鸿森还有个姐姐李秀敏,早不在牡丹江了,她在武汉市居住,她的心里,还是很惦记母亲和这一大家子人,每天都回家一两次,一呆就是一个月甚至两个来月。

李鸿森的小妹妹李秀芳、小弟弟李鸿举还没有成家立业,都在读书。

除了这些人之外,家里还有别人。李鸿森的二弟媳妇邵双不能生育,抱养了一个私生女婴叫李蕾,但是她不伺候,却由老婆婆伺候,所以,这个女婴就一直呆在家中直到长大成人。

李鸿森的二妹妹李秀茹已经出嫁,但多数在娘家呆着,她的女儿新子一直在姥姥家呆着,直待到出嫁。这些常驻人口之外,李家的亲戚,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经常来家,吃住频繁。据说,有一次吃饺子,竟达到二十八人,这可真是个大家庭哟。

生活来源,吃喝拉撒,柴米油盐等等的花销,主要是李鸿森的工资,再就是三姑婆拿出点儿,后来,还有肖香的工资了。至于那几个外来的常驻人口,生活费就掏的很有限了。由此可见,这么大的家庭,生活不可能宽裕。

照理说,那几个外来人口,在肖香转来之后,就该自知之明地各回各家,可他们不回;那婆婆也该让他们回去,可婆婆也不撵,大家就这么靠着。肖香是有大家风范,宽容海量,对此并没有反感和计较,更没有驱逐之举,反而,对谁都是热情、和善。

肖香对几个老人都很孝敬。对爷公公更是恭顺,常常给他洗脚、剪手指甲、脚指甲,给他沏茶倒水,和他聊天,逗他开心,老人很喜欢这孙子媳妇,直到他寿终正寝,驾鹤西去。对老婆婆,肖香很尊重,很礼让,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不管她是好是坏。这老人家有些歪邪,妖妖道道的,为人处事也不公平,但她也算不容易,年纪轻轻就守寡,又是老公公,又是好几个儿女。她不好接近,肖香却能协调得当,和睦相处。

对姑婆婆,肖香也是尊重礼让,这个老太太,处事公平,里外分明,敢说敢为,她明白侄媳妇是个难得的好人,她很和肖香亲近,肖香也就诚心相待,她帮助肖香照顾几个孩子,她是托儿所的所长,伺候和教育孩子很有经验。她有病在身,肖香很细心地照顾她,她很欣慰,虽无亲生儿女,却得到了侄媳妇的孝心,她毫无遗憾地升入天堂。

肖香对丈夫,那可是贤妻,温柔贤惠,关心照顾,伺候饮食起居,不让丈夫受一点儿委屈。正因为肖香能诚恳待人,和睦相处,所以,家庭尽管大而杂,但还是相安无事,那李鸿森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地工作,开心地生活。

肖香对四个孩子,那可是良母,疼爱有加,细心关照,孩子们都很健康茁壮地成长,到了上学的年纪,个个都认真学习,个个都考入了大学。孩子们也非常懂事,诸事不用大人操心。

肖香对那两个没有成家立业的小叔子、小姑子,也是很好的,和他们亲亲热热,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兄弟姐妹一样,甚至对他们更是礼让有加,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这个大家庭,就是很复杂,但是,还能够相安无事,不能不说是肖香的功绩,如果肖香不是个大家风范,心胸开阔,心地善良,宽容大度,恐怕这么个复杂的大家庭早就沸反盈天,鸡犬不宁了!

肖香不仅在为人处事上如此海量名事理,而且,她还承担了这么个大家庭繁重的家务劳动。显而易见,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那些外拨秧,谁能干这家务活?谁又肯心甘情愿地来干这家务活?那些常来常往的七大姑、八大姨,就更不用说了,都是饭来张口的人。

这一家,可以说,老的老,好几个;小的小,也好几个,指靠谁?都是不可能的。李鸿森倒是个男人,但是,一则,他上班,二则,他身体不强壮,还有点儿病什么的,三则,也许是他母亲和肖香舍不得让他劳动,他毕竟是家里的老大,身体又羸弱,所以,他是不干家务活。

还有两个年轻人,那就是李鸿森的一个弟弟,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