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骑炮兵,礼部清洗(2/3)

定就能赢。”

停顿了一下,他又说道:“骑炮兵嘛,也应该很厉害。等到编制齐全,打建奴更轻松。”

黄得功翻着眼睛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某在宁远见识过大炮的威力,确实犀利。”

其实,黄得功等人并不确切了解骑炮兵的真实作用。

尽管这是皇帝陛下的建议,由兵部和武学落实执行。但朱由校也是一知半解,具体的完善还是要靠下面人来完成。

拿破仑能够横扫欧洲列强,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对于炮兵的发展和使用。

而其中有两个方面是朱由校知道的,一是骑炮兵的广泛运用,二是大规模炮群的近距离轰击。

所谓的骑炮兵,与龙骑兵比较相似,一个是骑马的火枪兵,一个是骑马行进的炮兵部队。

显然,在机动速度上,骑炮兵肯定要高于步炮兵。再加上骑炮兵所使用的火炮都比较轻便,机动优势就更加明显。

正因为机动速度较快,骑炮兵就具备了与骑兵协同作战的能力。

不仅如此,骑炮兵的速度优势还使其成为最佳的炮兵预备队。如果在支援步兵作战时,能够快速抵达战场,并投入到关键作战中,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骑炮兵因为多是轻型火炮,在威力上不如重炮。如果是旗鼓相当的敌我双方,很容易遭到重炮压制。

但这个缺陷在对建奴作战时,就完全不是问题。别说建奴骑兵了,就是步兵,也缺乏支援作战的火炮及炮兵。

而明军骑兵虽然有龙骑兵,也有骑兵墙战术,但在朱由校看来,攻击火力还是不够。

如果把三者合而为之,火炮的威力,龙骑兵对炮兵的保护,再加上骑兵墙战术的横推,取得胜利应该有十足把握吧?

猛狮搏兔,必尽全力。

朱由校禀持的原则其实还是一个“稳”字,没有获胜把握的仗不打,没有装备齐全、严格训练的部队不派去战场。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前线取得的战果看似不大,但军事实力上与建奴的差距却是越来越大。

说白了,就是憋大招。等到充分准备全部完成,与建奴的作战就有碾压的优势。

稀里哗啦,穷追猛打,一套连招下去,不能灭了建奴,也要把建奴打残打废。

这不是吹嘘,也不是自大,而是几百万的银子砸下去,以及新军制、新武器装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眼看到了营门,马五等将领迎了上去。

黄得功没白吃土,看得认真仔细,挨个指出各人所部的优缺点,才在众将的簇拥下入营正式总结,并为下午的训练做好准备。

而这只是一个兵力为五千的虎跃营的缩影,三千锋骑、一千五百龙骑、五百骑炮兵,不仅能够独立作战,且装备精良,训练严格,能够爆发出的战力更加地令人期待。

………………………

已是晚春时节,京城中柳絮飘飞,鲜花绽放,人们已能嗅到夏天的气息。

就在这不冷不热,令人惬意的时光,却刮起了一股震动官场的旋风。

品级以礼部右侍郎林尧俞、礼科左给事中刘懋为最大,再加上主客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以及提督会同馆的主事,总共十五名大小官员纷纷落马。

都察院左都御史毕自肃亲自主持此件大案,东厂提供的情报,刑部主审,皇帝难得地没在明面上动用厂卫办案。

但谁都知道皇帝龙颜大怒,在《大明论坛》上怒斥索贿官员寡廉鲜耻,将天朝上国的脸面丢个干净。

这样的指斥可是非常严重,天朝上国啊,形象声誉最重要了。这些官员却在藩属国使臣面前表现出这副贪婪无耻的嘴脸,杀之都不过分。

朱由校已经表露态度,就看刑部如何拿捏处罚的尺寸了。如果他不满意,下一个要清理整顿的部门就轮到刑部了。

至于朝鲜使臣这边,朱由校也算是从善如流,下诏书承认李倧的王位继承。

但朱由校未派诏使出使,只是在诏书上说明:“俟东事稍平,査照旧例,仍遣勋戚重臣,持捧节册,完此封典。”

也就是说,朝鲜派使奏请,并未达到全部的目的。按照几百年来的惯例,遣诏使,颁诰命、冕服,这是一圈流程,现在却只是一半。

朝鲜使臣不明所以,在同文馆又盘桓数日,终于有人来访,乃是礼部新晋给事中冯元飙。

作为新科进士,冯元飙初任山东邹县县令,招抚黎民、医治徐鸿儒造反后战乱创伤,时间不算久,但政绩不俗。

被调回京城后,冯元飙在礼部仪制清吏司任主事,持身甚正,并弹劾主客清吏司左给事中刘懋索贿。

这次礼部主客清吏司几乎是被一窝端,冯元飙却得到圣眷,一跃两级,晋升为给事中。

冯元飙与朝鲜使臣秘谈一个多时辰,外人不知谈了什么。但第二天,朝鲜使臣便启程回国了。显然,朝鲜使臣是了解不少内情,急着回去禀报商议了。

对于大明的官员来说,朝鲜使臣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