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天堑变通途(2/3)

桥更大的意义,是让铁路有了实用价值。

铁路虽然需要耗费大量钢铁,但综合算下来,修筑成本其实是比公路还要低的。而且在没有内燃机的现在,铁路运量要大大超过公路。当初陆平竭力给史若云推销铁路计划,差点就成了,结果最后可行性论证的时候,发现问题不在路本身,而在桥上——修建一段足够长的铁路,途中肯定会遇到河流,若是修不出足以承载铁路的大桥,那么铁路就只能被河流分割为断续的小段了,那样还怎么用?相比之下,公路虽然成本更高,但是低运力条件下,修些过马车的小桥很容易,实在不行用渡船把货物转运过去也很方便,比铁路更现实。所以千里路计划的主体还是公路,铁路只修了几段实验性质的。而现在中央大桥建成,证明建设部有了修建铁路桥的能力,这才使得更庞大的铁路计划有了实施的可能。

由于桥面高,所以两岸修建了长长的引桥以与大桥连接。这个引桥工程量也不小,但由于技术难度低,只需要堆土就行了,所以早早地就动用徭役和工程队给修好了。

现在,这列马拉列车就停在了引桥前,不知道是不是特意让乘客们真真切切观察一下这座奇观工程。不过时间一长,车厢内长吁短叹过后,情况也有些奇怪……怎么还不走?

引桥上,不断有行人和马车经过,只剩下这三节孤零零的列车停在前面,这是在干嘛?

沙正谊转头对车厢前方的列车员问道:“‘同志’,怎么不走了?”

列车员看了一眼外面,尴尬地说道:“前方正在穿牵引线,请稍等一下……哦,来了,很快就可以出发了!”

“牵引线?什么意思?”沙正谊一头雾水。

正在这时,东边突然传来了一声清脆的汽笛声,一下子把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声音来处,一片黑烟升腾起来,很快散去,又换成青烟,还伴有轻微的有节律的响动声。

不久后,那边又响起了一声汽笛,列车员连忙解释道:“要动了,请各位注意坐稳了!”

话音刚落,车厢就往前一冲,动了起来。

事情回归了正轨,但现在车厢的运动感总觉得跟之前有些不一样,于是有人又向列车员问道:“这位小兄弟,你们这是弄啥咧?”

列车员面带职业性的微笑解释道:“引桥坡陡,马拉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桥上设置了蒸汽缆车,可以把列车牵引上去。”

“蒸-汽-缆-车?那又是啥?”

列车员看来也不是第一次被问这个问题了,很快回答道:“蒸汽缆车就是我们的一种器械……水车您知道吧?就像那样,把绳子一圈圈卷起来,另一头连着列车,就牵动上去了。”

他这其实避重就轻了,但大概还是能让乘客们有了个能理解的思路,于是他们又啧啧称奇了起来。

不过简致倒是发现了什么,他转头对关志远问道:“关兄弟,这‘蒸汽缆车’,可是跟船上用的那种无帆自动的器械同类的物事?它们是说是要烧炭才动,但这是怎么动的呢?”

报纸上也有过对蒸汽机原理的介绍,不过语焉不详,再加上关志远也不是专业人士,对此其实不甚了了,只能照着一般说法大致讲解道:“是这样的,蒸汽机……是有个汽缸,对,汽缸,在里面烧水,烧水,壶盖……对了,煮水的时候,水汽会把壶盖顶开,大家都见过吧?蒸汽机就是利用这样的气力,让机器动起来的。”

他这含糊其辞地说了一遍,让简致很不满意。不过无所谓了,因为随着绳索的牵动,列车已经上到了平面之上,那台“蒸汽缆车”的真容也展现了出来。

这是一台好似立着的大缸的器械,顶上不断冒着烟,身上还连接着不少管路,附近有一个转动的绞轮,不断把绳子缠着收上去,列车应该就是被它带动的。

“原来如此,”简致装作看懂了,“还真是精妙啊!”

到了桥面上,前面的路就平坦了。工作人员解下牵引绳,然后马匹便牵引着三节车厢继续前行了。

高高的桥面上,景色也别有一番风味。居温瑜年纪不小,看了一眼外面便感觉头晕目眩,收回目光不敢再看,但沙正谊桅杆爬惯了,对高处的景色丝毫不怵,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大沽河两岸的土地一马平川,放眼望去尽是上好的农田,如此开阔的视野看过去实在是让人赏心悦目。而且河岸的另一侧,一座面积广大而有序的城市显现了出来。

在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中,沙正谊连忙向同伴招呼道:“快看,那便是中央市八卦城了!”

宫文昌正在观察左侧的桥梁。到了桥上,他才发现这大桥并不完全是用铁材制成的,至少两侧这桥拱垂下来的这些梁柱,都是以粗方木为骨、外侧连接细铁条做成,只是统一漆了成黑色,看上去是一体的罢了。这让他心里稍安,看来即使是东海国,也无法处处用铁嘛。

他听到沙正谊的招呼,立刻回过头去,身边的几人也精神起来。

“哪里,快让我看看?”陈若风、简致大呼小叫站了起来,朝右边窗口挤了过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