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冷暖人间(1/2)

这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

杜言看着同僚们纷纷发表意见,心里同时想道。

“工部尚书杜言何在?”李建成扬声问道。

“臣工部尚书杜言,见过陛下。”杜言正想着,突然听到李建成点自己名,小跑出来拱手行礼说道。

明明站在你眼前,你叫这么大声做什么,难道看不见?

杜言心里埋怨着。

“哼,你小子是不是又在下面睡着了?说,昨晚到底做什么去了?”李建成问道。

这小子也真是,站着竟然能睡着,也真是奇了。

“没……没睡觉呀,陛下。昨晚臣睡得挺早的,暮鼓声刚刚响起就灭灯睡觉了,连晚饭都不吃。”杜言伸出臭脚说道。

“哼,满嘴胡话,还暮鼓声刚起就睡觉,你觉得我会信?”李建成说完,接着问道:“你是工部尚书,你来说,修建水坝之事你怎么看?”李建成问道。

“回禀陛下,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了,不过,臣还是建义在秋天时候才开始,现在正是开春时候,百姓们都在忙着春耕,没有人手,不利于开展大开工种。”杜言依稀记得在后世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好像每年秋冬天都举行一次兴修水利。

“嗯,确实现在不适合进行,这样吧,着你们工部派人到全国各州县进行考察,哪些州县有条件修筑水坝的,作个奏折上来,此事务必在秋天时完成。”李建成说道。

现在朝庭有钱,办起事来,也没有畏首畏尾。

有钱的感觉真爽。

李建成心里想着。

“臣遵旨。”杜言拱手说道。

……

三年后。泰安十年五月,杜言船队回到中原的第三年头,公元636年春。

太阳炙烤着大地,小狗伸长着舌头喘着粗气地趴在荫凉处。

唐国所在的江南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三年内,红薯土豆玉米等祥瑞经过几番的传播,在大唐境内全面普及起来,有了这些高产作物的加入,大唐百姓们真正过上了没有饥饿的温饱生活。

李建成在民间的威望也更加的神圣起来。

当然了,杜家徐家这些把祥瑞从海外带回来的家族也跟着水涨船高,有不少地方的农村里还把杜言跟徐慈政拱起来每天烧香。

古代的百姓是最朴实,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也一直记在以上。

去年上半年天就没下过多少次雨,雨水减少了许多,不过不要紧,现在全国有条件的州县基本都修长了水坝蓄水,在关键时候可以开闸引水灌溉,这些州县的水稻收存也没怎么减产。

没有水坝的州县就没有办法了,水稻的减产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情况也不是太坏,现在水稻只占粮食的少部分,红薯土豆跟玉米都是主食的重点。

西南方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中午时分,一家六口人坐在树下,围着一箩筐正在吃着什么。

“哎,能够生在这年月真是幸运,今年田里没了收成,可是地里的祥瑞却依旧不减,没有大米可以吃红薯,要如以前没有祥瑞的时候,一旦田里没有收成,来年就肯定要闹饥荒,最严重有一次我记得是在前朝时候,饿得连山里的树皮都啃光,一个个肚子鼓得像个大大的,最后难受地死去,甚至都有人吃人……”家里的老人看着箩筐里的红薯,感叹地说完,拿起一个红薯,连皮都不舍得拔,一口吃了起来。

其他人也一样,拿起来就吃。

红薯在煮之前就已经用清水洗过一遍,非常干净,用老人的话说,谁要是敢拔皮浪费,那就不是他家人。

院子中间的空地上,一张张用竹子纺织成的竹席上面晒着一片片的红薯片,白白的洒满整个院子。

一只小狗偷偷地从角落里钻了出来,叼起一片红薯片就走。

“这是虎子家里的那只,敢来我家偷吃红薯,看我怎么收拾它。”六人当中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放下手里的红薯,拿起一块小石子向小狗逃窜的方向追了过去,不久便听到一声狗的惨叫声传来。

小男孩得意地走了回来。

“我家的红薯也是你能偷吃的,下次再来我直接打死。”

一家人吃完了午饭,四个劳动力就起身向村外面走去。

“名名,你在家里看着红薯,可不要被东西偷吃了。”母亲看着七岁的儿子嘱咐道。

“知道了,母亲你只管放心,要是虎子的狗再过来我就打死它。”名名刚说完,家里的一只母鸡悠悠地迈着步子走到院中来,踩在红薯片上面,尾巴的毛一展开,吡了一声,拉出一坨屡。

名名刚刚才向母亲保证,还没说完家里的母鸡就来这么一下,气得名名捡起一个小石头丢了过去,准确无误地击打在母鸡的翅膀处,吓得跑开了。

“我们今天要把东边那块地里的红薯收回来,这天的云彩我看着有些古怪,指不定会下大雨,我们要赶紧把地里的祥瑞收回来晒干做成红薯干,不然被雨水浸湿可就不好了。”老人说道。

雨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