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青山埋忠骨,明月照英魂。(1/2)
崆峒派与居庸关间隔数千里,不知这位赵掌门为何会来到了居庸关,而且以赵掌门的身份竟然只排在了第三骑,这也就是说紧随在王公公身后的青衫老者岂不是身份比他还高?
这十余人一路急行来到居庸关外,随后有一番子在马上对着居庸关上驻守的官兵喊道:“司礼监掌印、东厂督公王公公在此,你们还不速速大开城门外出迎接---”
这东厂番子此言一出,居庸关上的守城官兵瞬间吵杂了起来,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督公王公公岂不是就是当今最有权势的大太监王振吗?
正是由于这位王公公的无能,他们的皇上才会被瓦剌也先太师俘虏,也正是这位王公公无能,他们大明最精锐的三军营将士才在土木堡一战中全军覆没!
可以说居庸关内的官兵对这位东厂的王振王公公恨不能食其肉啖其骨,可是他们只是普通的官兵,谁也没有胆量拿起身边的长弓对着这位王公公来上一计冷箭,他们都有家人、有老婆和孩子的普通人,他们当兵既是为了保家卫国,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因此在未弄清这位已经失落了月余的王公公来到居庸关所谓何事之前,他们谁也没敢动。
此刻若是让杨趣知道了这位王振王公公未逝世而且还顺利的来到了居庸关下,必定会惊得掉了下巴。
由于在原有的历史轨迹中,这位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臭名昭着的东厂王厂公王振确实是逝世在了土木堡,而且还是逝世在乱军之中,是被护卫将军樊忠所杀。
杨趣之所以记得王振逝世于土木堡,那是由于在王振逝世后,锦衣卫的指挥使马顺在朝堂之上为王振遮护,最后被事中王竑当场打逝世,可以说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逐一个在朝堂之上被大臣打逝世的锦衣卫指挥使。
除此之外,王振的另外两个逝世党宦官毛贵和王长随也被恼怒的大臣们打逝世,之后朱祁钰下令杀逝世王振的侄子王山并族诛王振之党,并把马顺的尸首拖到街头示众,王振家族不分老少一律处斩,并籍没王振家产。
这便是权倾朝野十余载东厂、司礼监的掌印大太监王振的结局,而此刻在历史上明明已经逝世掉的人此刻却涌现在了居庸关外,因此假如让杨趣知道了王振还活着,第一个反响便是原有的历史已经转变了,而且是由于他的缘故才转变的。
杨趣不知道为何身在金陵的他怎么会影响到了土木堡之变,但是王振这个老阉贼没有逝世在乱军之中尽对不是什么好事。
居庸关的城墙上在一阵骚乱之后便有兵丁往守将府禀报而往,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在居庸关外等了大约有两柱香的时间,居庸关的城门才缓缓打开,随后有一名身穿甲胄的将领领着两三骑奔跑而来。
“末将居庸关守将杨俊拜见王公公!请王公公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施以全礼!”杨俊单膝跪地偷偷看了王振一眼,心中也在纳闷为何消散了月余的王公公会忽然现身于居庸关外。
王振对着身后的一名东厂番子使了一个眼色,那名东厂番子从腰间摘下一个破皮口袋往杨俊身前一扔,这个皮口袋并没有系紧,因此这皮口袋被马上的番子往下一扔的时候,袋中一个圆滚滚的东西便滚了出来。
“啊!人头!”待杨俊看清这皮口内装的是何物时心中一惊,不明确这位王公公给自己看这逝众人头是何意。
“这是护卫将军樊忠的人头,樊忠在乱军之中要杀咱家,成果被这位崆峒派的青衫客一剑削下了人头,杨俊,你将樊忠的人头悬挂于居庸关上,好让天下人都知道与咱家为敌便是这个下场。”王振不阴不阳的冷哼一声,说道。
樊忠?杨俊暗暗吸了一口冷气,就在之前他得得手下的汇报,说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振带着十余个番子就在关外的时候,他已经动了将王振杀之而后快的动机。
就是这个阉人,土木堡变成了他们十几万大明军士的埋骨之地,假如他能用这个阉人人头祭奠逝世往的将士,也未尝不是一件功德。
可是据他的手下回报,王振的身边有两个疑似武林人的高手,正是这个消息这才让杨俊打消了之前的激动,他本想出关看一看情况再另做打算,可是令他没想象到的是,在这之前已经有人做了与他一样的事情,而且失败了。
假如杨趣知道了护卫将军樊忠已经被王振割下了头颅,必定会感叹造化弄人,由于这位樊将军在历史上用铁锤击毙了王振之后,冲进瓦剌军中户主最后被瓦剌的骑兵斩往了首领。
固然现在的樊将军并不是逝世于敌军之手,但同样都是人首分别,其结局却是一样的。
“杨俊,我问你居庸关粮草、兵器可还充分?”王振看到杨俊的反响,心中冷笑一声甚是满足。
“回督公,末将在土木拾所遗军器,得盔六千余顶,甲五千八十领,神枪一万一千余把,神铳六百余个,炸药一十八桶,另外加上居庸关内的粮草和器械,足够抵挡瓦剌的雄师了!”杨俊回道。
王振听罢大笑一声,说道:“好好好,有了这诸多物质的相助,咱家这次必定可以将皇上从瓦剌军中营救出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