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市委全会(2/3)

先后几次的常委会上面,余民族的语气依旧很激烈,有时候说话的语气,很像是在审问人的口吻,文山县的班子成员中,不少人看不惯余民族的这些做法,有些回避余民族,袁自立并没有刻意协调,可以说,文山县的班子出现了问题。

常委会如期召开。廖景林在会上通报了市委全会的情况,同时提出,文山县的对口扶贫工作,应该逐步和省委、市委的要求相一致。廖景林的口气很柔和,看来,他知道袁自立在文山县的威信,如果一味指责或者是强行要求,可能效果不理想。

廖景林的讲话,在常委会上面引发了一番议论,严格说,在常委中间,坚决支持袁自立的,只有周义海、熊开胜和张东涛。人都是想进步的,文山县的官员能够看出来,市委对袁自立不是很赏识,如果一味跟着袁自立,说不定就直接影响个人今后的发展了。处于这样的情况下,袁自立说出来的话,不一定能够得到常委大多数的赞成。

果然,关于对口扶贫的工作思路,在常委会上面引发了争执,廖景林、余民族和侯宇是要求变动工作方案的,周义海、熊开胜、张东涛是支持按照原来的方案执行的,其余的常委,都沉默不语,不表态。

事情到了这一步,袁自立实际上已经失败了。廖景林是县长,自是不用说,余民族是副书记,分管党群和农业,侯宇是常务副县长,他们所处的位置,都是非常关键的,县委书记不一定能够有绝对的权威,掌握权力,也是依靠下面一帮人,如果这几个关键的人都和袁自立背道而驰,今后的工作,可以想象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袁自立横下一条心,依旧坚持了自己的观点,现在,袁自立考虑的是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而不是表面上的荣光,如果能够实实在在改变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后,文山县的老百姓会记得他袁自立的。

因为袁自立的坚持,文山县的对口扶贫工作思路没有改变。

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余民族在乡镇指导对口扶贫工作的时候,要求县直单位和乡镇要仔细理解扶贫的意义,目的是让贫困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部分的乡镇,对口扶贫工作出现了波折,个别乡镇甚至开始慢慢转变工作思路,放缓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转而重点开始扶持贫困农户。

扶持个人比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轻松很多,不仅仅是投资小很多,就是工作任务,也容易很多。

袁自立发觉了这种变化。

袁自立不能硬来,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袁自立隐约知道了,余民族就是个刺头,在市检察院工作的时候,因为与检察长和分管副检察长处理不好关系,所以才离开检察院的,不知道为什么,被派到文山县担任县委副书记,袁自立愈发相信,这就是朱国祥想的办法。袁自立内心里鄙视朱国祥,文山县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这样的关键时刻,身为市委书记的朱国祥,不是想着巩固文山县的经济基础,却想着要袁自立为难。至于廖景林和侯宇,袁自立不敢妄自猜测,袁自立认为,他们到文山县,朱国祥肯定是有吩咐的,如今,宣施县和文山县之间的竞争很是激烈,论财政收入,两个县不相上下,只能是在其他方面做文章了。

袁自立对升迁暂时没有抱什么希望,市委书记朱国祥不赏识,基本上没有提拔的机会,就是工作成绩突出、能力非同一般,也没有用的。处于这样的情况下,袁自立想到的,是为老百姓办一些实事。

袁自立找到了余民族。

“余书记,关于对口扶贫工作,你有什么说的吗。”

“袁书记,我是按照省委、市委以及县委的工作要求,指导下面开展对口扶贫工作的,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可以汇报的。”

“余书记,部分乡镇开始出现了放缓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我想知道是为什么?”

“袁书记,这是县直单位和乡镇在对口扶贫工作中的一种摸索,他们按照县委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这项工作,我认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创新,值得鼓励,只要他们能够做出一定的工作成绩,我想,县委应该鼓励。”

“好吧,余书记,你这么认为,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你是县委副书记,如何不折不扣贯彻县委的决议,我不用提醒。”

“袁书记,谢谢你的提醒,以后,我会注意的。”

谈话不欢而散,袁自立接着找到了廖景林、侯宇分别谈话,交换意见,和廖景林的谈话,没有什么效果,廖景林和余民族的认识差不多,支持下面的动作,侯宇谨慎很多,从头至尾没有说什么话。

“老周、老熊、老张,我们好长时间没有这样聚在一起了,我感觉很累啊。”

“袁书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您可一定要拿出威风来,无论怎么说,您是县委书记,其他人应该围绕着您的思路来开展工作,在文山县的几年,县城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您放心,我们什么情况下都是支持您的。”

周义海的话,代表了三个人的想法。

“没有那么简单啊,如今的情况,你们是知道的,一次两次的争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