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太祖驾崩、汉辽犯境(2/3)

遍视过陵内,切不得伤他人命。而且不要修建甚么地宫,也不要甚么守陵人,陵墓前也不要树立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子,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荣儿你千万不要忘了啊!这是我死后一遗愿。”

郭荣听到郭威的一番话之后,就说道:“是,爹爹之言为圣旨,即有爹爹之道理。孩儿谨遵圣言,勿忘爹爹之言。爹爹你放心好了,孩儿会遵照爹爹的遗愿行事的。”

郭威听了点了点头,可仍旧不放心,继续对郭荣说道:“每年寒食节不忙时可差人洒扫,如果朝政繁重,军务劳顿,如果没有人去的话,只要遥祭一下就行了。”

郭荣道:“爹爹,怎么可以这样?”

郭威解释说:“昔年我西征之际,见李唐十八家帝陵,大多数都被盗挖。因帝陵暗藏金玉,导致了盗贼盗墓猖獗。历史上,汉文帝素好俭素,葬在霸陵原,至今坟墓完好如初。这样能防备盗贼,也能减少百姓的负担!”

郭荣点点头,明白了郭威的意思,也就答应下来。

末了郭威强调着“荣儿,千万千万,莫忘朕言。荣儿,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开封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此事勿忘!”

郭威忽然之间坐了起来,脸上一片笑容,意犹未尽,又言之:“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

郭荣在一旁听着,点了点头。

随后郭威叫来知制诰起草遗诏,命晋王郭荣为太子。郭荣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侍候着,不再说甚么了。多亏了这暖炕,才让郭威在寒冷冬季感受一番暖意,可终究是油尽灯枯,阎王催命。如果能够再活个五百年,恐怕天下就是郭家的了。

夜色如墨,纷纷扬扬雪花洒遍开封街市。打更的更夫依旧打更,气温骤降,寒风簌簌。

殿外守着大臣们,他们冻得浑身发抖。

郭威适才那是回光返照,忽然间如抽丝一般,郭威的手重重落下,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当晚弥留数日,周皇终于耗尽了最后的生命,如烛火灭,茶水凉,一代周皇郭威驾崩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郭荣朝着龙床跪了下来,眼中噙着泪水,哭喊道:“父皇——”

内侍见到皇帝陛下已经驾崩,连忙朝殿外那些大臣跑去。群臣此时尚在殿外候着,左顾右盼,五味交集,万一官家驾崩,自己该如何,不知殿内的情况。

忽然间殿门被打开,隐隐约约间听到里面的哭声,大臣们的目光一下子朝着内侍看,然后内侍宣布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群臣闻之,皆跪之,哭喊着。内侍颁布大行皇帝遗诏,晋王郭荣可为帝王,于是乎众臣纷纷朝新君跪拜。

郭荣以大周新立,国外敌国环饲为名,在先帝灵柩前即位,择礼,大赦天下,第二日祭告宗庙、社稷以及万民,随之京城自大丧之日始,各寺、观鸣钟三万次。

郭威驾崩的消息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只是短短的在位三年,但是郭威给世人展示的不仅仅是短短的三年。

开封城中,赵弘殷、赵匡胤收到皇宫传来的消息,紧急入宫,宫内禁军集结,拱卫皇城。赵德昭听大人说话间得知此消息,却丝毫都不奇怪。

赵德昭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接下去的几年时间未来皇帝一直都是在征讨其他国家的行列,只要自己不十分引人注意就行。其他的事情,自己能够插手即可,所谓蓄势待发就是隐藏自己的势力,暗中发展,十年磨一剑,一剑定天下,等待一击必中。现在开封城中皇帝驾崩,各地势力必定蠢蠢欲动,如北汉,契丹,南唐等国家,当然还有各地的执掌各地军政大权一体的节度使武将,如今风云暗潜,自己全凭自己做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息传得很快

晋阳【太原】城中,寒风簌簌,大雪纷纷,道路都是积雪。

天色将白,东方仍旧是昏蒙蒙的一片。晋阳皇宫内,汉国主刘旻【别名刘崇】流连于后宫宠妃的怀抱之中,后宫中那妃子轻舒玉臂,长发逶迤,身如纤月。莺莺燕燕、美色佳人,争奇斗艳,所谓皇帝后宫: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刘旻十分享受这般生活,奈何被内侍唤醒,发泄了一番牢骚,在宫女的服侍下,穿衣。忽闻暗卫报道:“周国皇帝郭威驾崩。”

“哈哈哈,郭雀儿终于死了,忝居帝位三载,如今不过是个死人,汉国复兴有望,我儿的大仇可期。“刘旻【刘赟生父】想到昔年宋州郭雀儿抢先入驻开封,逼迫太后下诏封为监国,朝中大权尽握于手,以太后名义下诏废黜了刘赟,降刘赟为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湘阴公,遣部将郭崇威囚禁刘赟于宋州。刘旻知郭威夺位灭汉,便在晋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