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长生之境(2/2)

金不愁。

“元明子?好熟悉的感到……”低着头的金不愁呢喃一声,随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猛地站了起来,高声道:“元明子在!”本来,这元明子就是自己的道号!

钧天真人直勾勾的盯着金不愁,直将后者看得浑身不自在后才道:“为师所讲之道可有什么问题,不然你何以半句都不曾听进?”

“呃……”

金不愁迟疑一声,他哪里是半句都没有听进啊,简直就是一个字都没听!他那对小眼精光一闪,而后看向钧天真人,说道:“师尊,弟子愚钝,与师尊所讲之道难合,或许是师尊讲得过于深奥了,所以还请师尊换一种道,比如……比如永生之道!”

“对对对!就讲永生之道!”

金不愁一席话落,立即有不少少年出声逢迎。这些人当中不少都是跋山涉水,远赴万里,西上昆仑,为的就是求道羽化。可上山几日,所听之道皆是稀里糊涂的,那些道固然听了使人心静目明,但却并非他们所衷所求之道啊!

座下的霁月见众人这般反响,不由得摇头一笑,暗道这些人好不知好歹,大道三千,条条可证混元,焉知钧天真人所讲之道就不是永生之道了?

钧天真人并未露出任何异样脸色,他抬手示意金不愁坐下,而后眸光扫过众人,道:“尔等既求永生,那本座便为你将述永生。”

他顿了顿,在众人宁心静神间持续说道:“所谓永生,在尔等眼中无非是功力深厚与否,世间修炼之道一分为二,一为武修一为道修。武修讲究一力降十会,道修讲究天人共一身。”

“天为道,人为己,道修之人所行之法便是借天地之力为己用,所以在道修之中,‘神’为重中之重。可‘神’飘渺无踪,揣摩难定,想要捉住它,由心把持它来领导天地之力,还需遵一词——精力!”

“神为念,也作精力,精力精力,有精方有神,故此修道的第一境界便是炼精化气,气从全身贯于顶,第二境界则为炼气化神。炼出了神,此时已能借调天地之力为己用,但借用的未几,只能施展出简易的呼风唤雨之术,盖因神与天地分歧,故此第三境界为炼神返虚,使神化虚无,与周身天地相合。”

“适才已与尔等言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虚为天,在其之上为道,故此第四境界为炼虚合道。而在道之上则为自然,自然之上方为混元,此后的两个境界不说也罢,日后到了那等层次,尔等自会知晓。”

陈述完修道境界,钧天真人持续说道:“修道者,之所以较之练武者要长寿,其根本原因便在于修道除了第一境界之外,其余境界中俱是经受天地之力滋身养神,随着修为的增长,自身所蕴含的天地之力也越来越多,真正到了混元之境,只要混元不灭,自身便不灭!至于武修,他们从一开端便是通过吸纳天地之力为己用,将自身当成器物来淬炼,最龗后将自己练就成金刚不坏之体。这个过程是在索取,而且在吸纳天地之力为己用时,难免耗神,故此,武修者进境固然神速,却难长寿,唯有到了第四境界,自身已足够完满时,他们才以身养神,这个时候他们的寿命才会增长。”

无论是武是道,俱是六个境界,而且也都能永生,只不过道修一开端走的便是永生之路,而武修却是到了后期才踏上永生之路,二者有优有劣,谁也不能说谁就差上了一筹。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