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波希米亚①[1]丑闻(2)

听到如此简单的推理过程时,我不禁笑了起来,说道:“每次听你讲这些过程的时候我都觉得事太过简单了,甚至是简单到可笑的地步,连我都可以推理。***可是在你尚未解释出各个环节的联系时,我却觉得扑朔迷离,尽管我从不认为你的眼力强过我。”“确实如此,”福尔摩斯仰靠在椅子里,点了支烟说,“可是你只是在看而并非观察。要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就好像你常常看见进房间之前需要经过的楼梯吧?”“常常看见。”“有多少次了呢?”“哦,至少几百次了吧。”“那么,你能告诉我有多少级台阶吗?”“多少级台阶?我不知道。”“这就是了!你只是看,却不知道去观察。这就是我要说的关键。你看,因为我观察了,所以我知道有十七级台阶。顺便提一句,因为你对那些小问题的兴趣和你总是记录我的小故事的做法,我想你对这个或许会有兴趣的。”他拿给我一张厚厚的、粉红色的便条纸,说,“邮差刚送来的,你念念看。”这是一张没有日期、署名和地址的便条。“今晚子时三刻某人即来拜访,有极为重要之事与阁下协商。阁下近期为欧洲某皇室的效力表明,如若托付阁下难之隐,亦足可信赖。阁下声名,四方皆闻,我等知甚。届时望阁下等候,来访者如戴面具请勿见怪。”“的确蹊跷,”我说,“你怎么看?”“现在我的手上没有任何事实可以依据。在这之前就进行推断可是极不明智的。人们总会不自觉地用事实来附会理论,而不是使理论应用于事实。不过现在我们有这样一张便条,你看看能推断出些什么呢?”我细致地检查了笔迹和纸张。“写这便条的人可能很富有,”我尽量学习着福尔摩斯的推理方法说,“这纸很贵,买一叠的话至少要花费半克朗或者更多。你看,纸质极为坚韧。”“是的,就是‘极为’这两个字,”我的朋友说,“这纸不是英国制造的。你对着灯光看看。”我对着灯光举起纸来,看到纸的纹理中交织着字母“”、“g”、“”、“g”和“t”。“你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吗?”福尔摩斯问。“很明显,这是制造者的姓名,或者说是他姓名的缩写。”“错了,‘g’和‘t’代表‘gsllshft’,这在德中表示‘公司’,就像我们惯用的缩写形式‘o。’一样。‘’代表的是‘ir’,即‘纸’。至于‘g’——让我们查一下《大陆地名词典》,”福尔摩斯从书架上取下来一本厚厚的书,一边查一边说,“gloglonitz,哦,是gri。那也就是说这是在波希米亚——一个说德语的国家——距离卡尔斯巴德很近。‘以玻璃制造和造纸业达而闻名’。哈哈,华生,你知道了吧?”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很得意地吐了个烟圈。“这张纸的产地是波希米亚。”“没错。这张便条出自德国人之手。你看‘阁下声名,四方皆闻,我等知甚’这种乱用动词的做法不会是法国人或者俄国人做的,只有德国人才会这么做。现在,我们只要知道这位用波希米亚纸张做信纸,不愿显露真面目的德国人想干什么就好了。听,要是我没猜错的话,他已经到了,谜团即将揭开。”话音未落,门外就响起了一阵嘚嘚的马蹄声和车轮摩擦路面的声音。接着就听见门铃被猛按一通。福尔摩斯吹了声口哨。“听起来是两匹马,”他说着往外看了看,接着说,“没错,是一辆漂亮的马车和两匹俊美的马,每匹马至少值一百五十畿尼。大夫,我想这件案子可能会让咱们大赚一笔。”“我还是回避一下吧,福尔摩斯。”“不用,华生,你待在这儿,你就是我的包斯威尔1[2]。这么有趣的案子你怎么能错过呢?”“但是这位委托人……”...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