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故人故城(三)(2/2)

饶了他的罪吗?就放他离去,再去挖别人的肉,喝别人的血,吃别人肚子里的孩子求长生吗?”

“不——”我不会饶恕智瑶,绝不!

“那你会做什么?”

“我要亲眼见他人头落地,我要叫智氏一族从晋国消失。”

“好,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赵稷的脸涨得发红,他一手按住我的肩膀,起伏的胸膛久久难以平复,“你相信阿爹,总有一天,阿爹会带你和阿藜堂堂正正地回晋国,回邯郸,回我们的家。这一天,不会远了。”

当阳光爬上草屋的泥墙时,阿藜醒了。赵稷冲到床边轻唤他的名字,我小心翼翼地握住了他的手。

阿藜迷茫的视线在我们身上转了一圈后,停在了他木枕旁的半尺阳光上。深秋的清晨,阳光并不耀眼,暖暖的还带着两分迷人的霞色,阿藜侧过身子伸出自己的手,在阳光里僵硬地摊开掌心。与阳光分别了二十年的他,像个初生的婴孩般默默地凝视着落在自己掌心里的阳光。

可我的眼里看不到阳光,我只看到他扭曲的掌心里一个硕大的坑洞,坑洞上后生的紫红色皮肉收紧了他昔日的伤口,却也让他的手掌再也无法平展。

“阿兄,你饿了吗?”我哽咽着移开自己的视线。

“你们昨日都没吃东西,一定饿坏了。”赵稷连忙起身从门外搬进一方松木小案,又从柴堆上的竹篮里取出四只对扣的黑陶大碗,“阿藜,这里有黄粱米蒸的栗子饭,有新炸的多籽鱼,都是你爱吃的。桑子酒,你还小,阿爹替你喝。不……等你身子好了,阿爹陪你喝。”赵稷手忙脚乱地摆好一桌饭食,然后垂着手,紧张地看着床榻上神情木然的阿藜。这是我第一次在他的脸上看到害怕的神情,他怕阿藜已经忘了他们的“子归”,忘了他,他怕自己是真的来晚了。

阿藜怔怔地看着黑陶碗里炸得金黄酥脆的多籽鱼,他面如木刻,可眼睛里却闪动着微光。他伤痕纵横的脸让他失去了常人应有的那些传达心灵的微妙表情,但他的眼神告诉我,他记得我们,记得所有的一切。

赵稷将阿藜从床上抱了下来。阿藜没有说话,却示意赵稷自己要独坐,不用像孩子一样被抱坐着。赵稷应承了,从床榻上扯了木枕、薄被替他做了背靠,又在他身旁坐下。

“阿兄,趁热多吃一些。”我在案几的另一边坐下,将饭食分装了些,放在阿藜的碗里。

阿藜看看我,看看赵稷,突然低头用残破的右手解开自己的衣襟,从脖子上解下一根长长的发辫。他将那发辫恭恭敬敬地放在阳光下,放在案几最后的一个空位上,然后微笑着用右手仅余的两根指头夹起一条金黄色的多籽鱼放进自己的嘴里。

阿藜笑了,我望着空位上的那根发辫却泪如雨下。

我把她烧了,我用一把束薪把她的尸体烧成了灰烬。我从没有想过,我这一生还能再见到她身上的任何一样东西;我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我竟还能亲手再摸一摸我阿娘的头发……泪水迷眼,阿娘的发辫就静静地躺在阳光里,温柔地与我对望。

子归,子归,三子同归。阿娘,你看见了吗?你看见我们,对吗?

这一餐,流泪的人不止我一个。

赵稷哭了,他哭得比我隐忍,却哭得比我更加悲伤。那是他挚爱的女人的发,是曾经蜿蜒在他膝上,他抚摸过无数次的发。那一年,那一日,他明明想要送她去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却再也没有见到她。当年,他们没有从容的告别,今日阳光下别样的重逢一下便击碎了这个男人荒芜多年的心。

“阿娘,我们一起吃饭吧!”阿藜咽下嘴里的炸鱼,对着洒满阳光的发辫温柔笑道。

备注:大河:黄河的古称。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