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估测(2/4)

天覆地:大姨娘憨厚老实,似乎待她们姐妹也不错,但现下看来绝不是表面瞧见的那般简单。石妈妈今儿听太医说后,也细细地回想了一些往事,此刻凝重道:“大姑娘还得防着大姨娘。”“只要她不招惹我们姐妹不快,我不必与她一个侍妾计较。”她是嫡女,是正经的主子,大姨娘不过是个侍妾,大姨娘现下拥有的一切都是石氏与沈宛给她的,沈宛还真没将大姨娘放在眼里。石妈妈觉得:大姨娘许还在石台县时就背叛了石氏。可,这只是她的猜测,到底没有证据,何况大姨娘当年随沈俊臣入京,后来再去江南赴任,离开石台县的时间最长,时间的流逝足可以让人改变太多,不排除大姨娘在江南时先后怀了几个孩子的可能,难道是被潘氏下手给害没的?如果真是如此,大姨娘与潘氏不和,与潘氏有仇怨,对大姑娘姐妹就有利,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石妈妈道:“大姑娘防备着些没坏处。”沈宛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不愿听石妈妈唠叨,应道:“我心里有数。”但石妈妈则在思忖,到底是何时起,大姨娘背叛了石氏,但心下更多还是疑惑。*大姨娘在厨房里备好了食材,叮嘱了沈家薇几句,就去寻石老爹打听店铺的事。沈宛都挡不住老太太的刁难,她一个侍妾姨娘哪里挡得住,所以这银钱还是早些花出去才稳妥,总是要置一处店铺,索性就置一处好的,闹市区的置不上,就在闹市区附近置一处。沈容扒在沈宛怀里撒娇。沈宛蹙着眉头,“我染了风寒。”“我病的时候,姐姐一直照顾,也没见就真的过病气。”沈容可不大相信,依旧拉着沈宛玩闹。石妈妈、沐风几人陆续退了出去,留了她们姐妹单独说话。沈宛低声道:“你是怎么计算估测这些人会胜的?除了第三名第四名的名次颠了,其他都是对的,我不得不佩服你。”沈容就猜到她要问,拿出两张纸来:一、此人诗词流传程度(计十分,天下皆知为十分,大周皆知为五分,唯京城知计一分。)二、诗词风格(豪迈大气、气势不凡计十分,情物相融计七分,**伤愁计五分,华丽无实不计分。)三、此人见识(游走天下达三年以上计十分,离开过大周达三年以上计七分,离开京城达三年以上计五分……)这浩浩荡荡间,竟然有十几项的评判项目。另一张纸上,也写了无数个问题:一、往届成绩情况(一次第一记五分,一次第二记三分,一次第三记一分,第四记零分,第五记在总分减二分……)二、此人行事风格……三、此人性情……沈宛一脸疑惑地看着沈容,“你就是凭这两张纸来估评打分,谁高就凭谁?”沈容点头,“要做到最客观、公正的评判就不能带个人感情,先按照这个选出十个得分最高的人,再计算他们进入前几名的机率。”她又拿出两张纸,上面是计算青松馆前十名、前二十名的名单,每个人都有分数,第二张则是再次计算的成功率,而青松馆边,排居第一的依旧是“梁宗卿”,看到这名字,沈宛的心又是一紧,梁宗卿在青松诗社的诗词会上又得了第一,只要有他参与,旁人很难争锋。沈宛似懂非懂,“这几张纸送给我,可好?”“姐姐也想试着评估?”沈宛点了一下头,“机灵鬼,什么都瞒不过你。”沈容问道:“我原本要沐风下注幽兰诗社,突然多出三个人来,又听说你落水,都不晓得你能不能继续参赛,我只好作罢。姐姐,昨天听说你落水,到底怎么回事?”也不知谁,与永乐公主说,梁宗卿相中的女子是沈宛,且沈家似乎回拒了梁家的提亲,永乐公主便唤沈宛过去问话。永乐公主指责沈宛:“梁大公子喜欢你,都上沈家提亲了,你为什么不嫁他。”沈宛回道:“父母命,媒妁言。”永乐公主啐了一口,“我呸,这种话你也说,若是旁人嫁给梁大公子,我自是不应,可这是你沈宛,我觉得你们挺合适。”她也曾想过,若是梁宗卿所娶的女子是沈宛,永乐公主便认了。这些日子与沈宛相处下来,这女子处处行事得体,才华横溢,长得又好,猛一看,虽不是那种特惊艳漂亮的,可瞧得久了,越发觉得耐看又顺眼。沈宛也有自己的小性子,比如上回,她与崔鸣凤因为备什么茶叶的事发生争执,崔鸣凤要买二等茶叶,准备在诗词会时用,沈宛就不同意,说平时喝这样的茶叶可以,但这一日定要预备最好的。崔鸣凤是副社长,她在掌银钱,着实是收起来的银钱每年都不大够用,她又爱面子,结果前两年她就拿了自己的月例贴。而今崔鸣凤许了人家,她也要出阁了,不想再贴钱,还盘算着把早两年贴进去的都赚回来。永乐公主听说这事时,也颇是赞同沈宛的意见。沈宛又提出,以后入社的贵女,每人必须交足一定数额的资费,还要出多少工,多少力,都要形成规矩制度,每年花了多少银钱,也要让众人知晓,不足就令大家追缴资费,若有积余就流转到下年数目上。崔鸣凤又不乐意了,说沈宛太多事。罗小鸾、萧十三娘却觉得合理。崔鸣凤认为众人是不信她,可她又拿不出账本来,越发生沈宛的气。沈宛与梁宗卿之间的事,就是崔鸣凤故意使坏,让另一个贵女去告诉永乐公主的,用意就是引起她们的争执。两人原是在说话,不想永乐公主说到激动时就要拉沈宛去找梁宗卿,偏在那时,沈宛被人用石头弹了下,脚下一软,她一把推开永乐公主,她从廊桥上栽倒到河里。永乐公主自己也吓傻了。她离沈宛最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