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我要为君侯(3/5)

孙豹和麃公毫不犹豫,跟在自己后面就冲向了战场。叫一家人?这就是一家人,生死与共。

宝鼎心神颤抖,眼圈蓦然就红了。自己在这个时代当真都没有吗?不,错了,自己想错了,自己太偏执了,是自己有意封闭了内心,遮蔽了双眼,故意视而不见,故意拒绝了。事实上,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无数的人在关注自己,在保护自己。自己有个家庭,有个很大的家庭,有很多很多的亲人,他们对自己寄予了厚望,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身上,自己不应该拒绝这份亲情,不应该放弃责任,更不应该逃避。如果没有这些亲人,没有他们的保护,没有他们的帮助,自己还有未来吗?自己还能实现今生的抱负和理想吗?

宝鼎的心经历了封闭,经历了打击,经历了颓废,现在他终于放开了,彻底放开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既然重新活了一次,那就痛痛快快地活一次,让自己的亲人快乐,让这个世界少一些痛苦和泪水,多一些快乐和笑声。或许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永远不能实现,或许自己根本改变不了历史,或许自己最终还是随同咸阳的大火灰飞烟灭,但既然如此,那就好好把握现在,好好活着,让自己快乐,让亲人快乐,让更多的人快乐。

“今日咸阳要重演武安君一案。”王贲看到宝鼎沉默不语,有些急了,迫不及待地说道,“当年武安君一案,受到重创的就是我们老秦人,楚系不过受到牵连而已;今日颠倒过来了,楚系将受到重创,我们老秦人要受到牵连。但自武安君一案后,老秦人屡遭打击,我们已经无法再禁受一次重创了。”

宝鼎迟疑了一下,郑重说道:“或许是因为武安君一案给予老秦人的打击太大了,以致于我们直到现在还被武安君一案的阴霾笼罩着,看不到今日形势与二十多年前迥然不同。”

“今日咸阳由楚系外戚掌控大权,大王处处受制,为此他处心积虑打击楚系,其实不过是无奈之下做出来的一种挣扎。”宝鼎说道,“大王之上有华阳太后,朝政又被相国昌平君熊启所把持,这场风暴虽然来势凶猛,但楚系依旧有足够的实力将其轻松化解。”

“武安君一案是个血的教训,楚系绝不会重蹈覆辙。当年武安君如果不是坚持要推倒关东外系,也不至于最后与昭襄王反目成仇,引发了血腥风暴。那场血腥风暴没有赢家,最后大家都深受其害,都输了。如今楚系绝不会与大王翻脸,绝不会再走武安君的路,更不会做出与我们老秦人同归于尽的疯狂举动。他们会利用晋阳的这场风暴,化解大王的凌厉攻击,以最小代价赢取最大利益。”

众人齐齐望着宝鼎,眼里都露出了吃惊之色。虽然宝鼎屡屡带给他们惊喜,但眼前这番话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嘴里说出来,还是让他们非常吃惊。公子是天才,但这个天才也太厉害了,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敬畏。天才爆发一次,正常;爆发两次,惊叹;爆发三次,无语;爆发四次,那就让人恐惧,因为他比你厉害,他吃定你了,任你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法击败他,那你必然害怕。

以王翦、麃公、公孙豹的见识,当然知道楚系外戚可以抵挡住大王的攻击,但问题是,有几个人像王翦他们一样了解咸阳中枢的秘密?既然大多数人不知道,那他们必然害怕恐惧,必然要拼死挣扎,必然会让风暴变得越来越大,以致于最终失控,即使以楚系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当年武安君的实力大不大?老秦人的实力大不大?昭襄王的权威大不大?结果如何?结果风暴失控,双方谁都没有力量力挽狂澜,最终被风暴吞噬,玉石俱焚。

如今的形势和当年一模一样,同样是关东外系蓄意挑起了风暴,他们还在推波助澜,而大王却给他们以坚决支持,任由风暴越来越大,试图就像当年一样,利用失控风暴的力量将对手全部吞噬,即使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

这才是老秦人害怕的地方,他们亲身经历过了一次,当然深知其中的厉害。大王一旦疯狂,整个世界必将随之疯狂。

“不要说废话了。”公孙豹一把抢下宝鼎手中的蒲扇,冲着他厉声喝道,“我要解决之策,我要知道你想干,正在干。”

宝鼎微微皱眉,凝神思索。

这事必须要讲出来了,若想阻止风暴扩大、失控,必须让楚系将率和老秦武人联合起来。因为这次就和当年武安君一案一样,风暴的中心是军方,受到打击的是军方将率,利益直接损害者是楚系将率和老秦武人,他们必须联合起来,才有可能力挽狂澜,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

历史上没有记载这次风暴,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但从历史发展来推测的话,这场风暴并没有因为桓齮的出走而停止,军方将率还是受到了大范围的牵连。

桓齮出走后的第二年,秦军再次翻越太行山攻打赵国,结果又败了,在番吾被李牧击败。奇怪的是,无论是《秦始皇本纪》还是其它史料,都没有记载秦军这次出征的统率是谁,投入了多少兵力,战败后损失又有多大,战败后大军统率的命运又怎样,都没有记载,唯独知道的就是这次攻击策略还是南北对攻,最终南北两路都被李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