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喜忧参半(4)(2/3)

翔听着支书的话,微微笑着看着他,似乎是等待他继续说下去,可面对齐天翔温煦的目光,支书却紧张起来,涨红了脸,支吾着不知从哪里说起好了。

“我来替老郭说吧,山里人老实厚道,一年见不到几回生人,何况是您这么大的领导,紧张是难免的。”冯俊才似调侃,又似替郭支书解围,笑吟吟地看着齐天翔说:“郭村基本都是郭姓,老郭干了十几年村支书了,德高望重,而且本身在村里也是长辈,很多村里的年青后生都是他的晚辈,因此很有号召力,这么些年为村里的事操碎了心,也吃了不少苦,很不容易。”

冯俊才笑着挥挥手制止了想要辩解的郭支书,转过脸对齐天翔说:“老郭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更严格,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的二个儿子和媳妇坚决不准出门打工,再苦再累也要跟着他一起种树,也要给全村作出表率。”

“我哪算什么,只知道种树,也不知道种什么好,还是冯书记和向县长给指的明路。”好容易等冯俊才说完,郭支书赶忙开口说道:“冯书记给选树苗,向县长亲自找专家来指导,我这是忙了快十年,效果不如专家二年的忙活。”

“老郭那是谦虚,如果不是他近十年来带着全家人植树,没有那些大树的庇护,保水保土,什么小树也活不了,可以说老郭和冯书记都功不可没。”向有志插话说:“我们灵山山系,属于土石混杂的山体,而且大多属于土丘型山体,缺水缺肥,水土流失还很严重,什么粮食作物都不容易生长,因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很低,大都出外打工活命,土地均处在散漫的零星种植状态,撂荒的不少,加上很多原本的荒山土坡,更加剧了山村的贫困。”

向有志说着,看着齐天翔关注的神情,就继续说着:“老支书这几年不断地种树,一道坡一道坡地挖坑,浇水护苗,几乎是倾家荡产地投入,有钱就用来买树苗,然后一道坡一道坡地种上去,使得这里的林木覆盖变化很大,水土保持也改善了不少。在此基础上,冯书记建议在林木间套种核桃、甜杏等耐旱的经济型林果,等林果长到一定高度和围径之后,间伐一些早年的松、杨、槐等树木,既可以保持林果的密度和光照,也可以使间伐的树木增加一些农民的收入。”

“要说还是冯书记和向县长啊!我老汉多少年也没有种几棵树,冯书记动员县里的干部和学生,几天的功夫就种了几架山,而且树苗是向县长亲自把关选定的优质树苗,县里出钱买来给我们种上,技术人员时常上来指导,真是难为县里的领导了。”郭支书感激地说着,而且话里也充满了信心,“已经快二年了,再熬个二三年,林果就该有收成了,村集体和村民的日子就好过了,还是的感谢冯书记啊!”

“谢我干什么,都是你们自己干的,也是你老郭该着苦尽甜来。”冯俊才摆摆手,不让郭支书再说感激的话,对着齐天翔说:“是我建议的老郭,将撂荒的无主山地全部收归村集体,将不愿意种的农民手里的山地以合同形式收回,统一进行分类后,或者村里组织栽种果树,或者承包给愿意种树的企业和个人,这样很快就能将荒山荒地绿化起来,也可以使集体实力得到增强。”

“这才是正路子,一家一户种地尚且困难,种山就更力所难及,就得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只要把握好方向,制定好原则,就一定能够改变贫困山区的面貌,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耐心地倾听了几个人的介绍后,齐天翔忍不住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一人为木,众人成林,而森林就是更多人的力量集合在了一起,这些郭支书应该深有体会,种一棵树很难,水土难以保持,没水没肥小树很难活。种一道坡之后就护住了水,落叶增多也保住了肥,几架山下来,小区域环境就会有微妙的改善,也帮助了树木的生长,慢慢地就好起来了。”

“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持之以恒的定力,这不但包括郭支书吃苦耐劳的坚持和韧性,也要有老冯和小向县长的关心和支持,事情再难,只有有人办就不难。”齐天翔环视着或坐或站的众人,感慨地说:“为人民谋福利是我们喊了几十年的口号,落实到行动上还是要看干部的品质和觉悟,只有自觉自愿地为老百姓设身处地的考虑,为老百姓办实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齐天翔还有很多话要讲,但此时此刻却觉得难以说下去,而且似乎也有些苍白,面对郭村这样的贫困村庄,只喊口号是不行的,需要像冯俊才、向有志这样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郭支书这样的农村带头人,更需要有好的方法和措施。

从郭村出来,原本的计划是直接回县里,齐天翔要与县里的其他领导进行座谈,然后直接回河州市,但上车的那一刻,齐天翔突然决定,晚上不回河州市了,要留下来,好好地与冯俊才和向有志谈一谈。

听到齐天翔不走的决定,冯俊才和向有志脸上的神情是出乎意外,又喜出望外,意外的是齐天翔改变计划有些违反常理,担心齐天翔会有什么其他的举动,高兴的是今晚不走,就有机会可以与齐天翔多接触接触,尽管不一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实惠,但通过加深印象一定能给县里带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