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不塞不流,不破不立(3/4)

位袍泽好友十分照顾,庆忌返回艾城后对他也很关心,但是他们俱有要职,纵是去探防吕迁也只能隔篱交谈,不能入内。尽管在生活上,庆忌和荆林对吕迁照顾的无微不至,但是他从此却与军队无缘了。

吕迁这两年来一直就是等死而已,不料也不知是吃的哪位医士开的药起了作用,还是当初就是误诊,他的病竟然奇迹般地慢慢痊愈了。

两年时间,若在和平年代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是在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两年时间所产生的变化不亚于沧海桑田。曾经与他同为副将的荆林,如今是吴国上将,一方守牧。便连梁虎子这个庆忌身边的兵卫长,职衔比他低的多的人,如今也成了上将军,而他,却因为在庆忌伐吴复国的过程中寸功未立,所以只封为上大夫。

在臣僚级别之中,最高级别为卿,次者亚卿,再次依序为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由于吕迁在复国之战中不曾立过大功,便是被封为上大夫,还是受到许多大臣的诘难,认为他的功爵不符,却被庆忌以“吕迁久随寡人南征北战,当初在卫国艾城时又开荒垦田、招兵买马,为寡人起兵讨伐阖闾奠定基础,功不可没”为由挡了回去。

不过吕迁受封官职之后因为病体未愈,仍然不能入朝做事,直到这两个月身体完全康复,这才重被庆忌起用,成为姑苏附近各处卫城驻军的统帅。

此次庆忌成功引楚越联军入彀,待楚越内部生变之后,战略上已经从诱敌深入一变而为全面反攻,荆林有心帮扶自己这位老战友,因此在率兵追杀勾践之前特意向相国孙武私下请求,希望他能给吕迁一个建功立业的会。

此刻,吴楚、吴越同时开战,吴国精锐尽出,百战之将尽皆披甲上阵,吕迁虽说原本只是庆忌身边一个副将,并未独自指挥过大型战役,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此时局势已经完全明朗,本不需要统兵将领运筹帷幄,着眼全局,他只需要打好眼前的仗,根据战场形势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兵力部署就行,这方面,吕迁却一定能够胜任。

如今姑苏之围已解,楚越两军正急急如丧家之犬,赛着跑的往国内赶,不虞有人会突袭姑苏,尽可将兵力尽量派出,以确保对楚越之战保持优势,吕迁这员老将,即便没有荆林相托也是一定要派出去的,只是……派吕迁去哪里好呢?楚国、还是越国?

上将军荆林已经去了越国,与正在越国腹心作战的英淘汇合夹击勾践。

越国是吴国心腹大患,吴国要想振翅高翔,鸣于中原诸侯,必须得先解决越国这个腹心之患,才能全心全意向外发展。勾践此人素来狡黠多智,如果丹乌不能成功说服三夷造反,那么勾践一旦回到本国如鱼得水,英淘和荆林虽在兵力上占优,又是以逸待劳,想收拾他未必便那么顺利。荆林与吕迁本是同僚好友,如果把吕迁的卫城军队派去南线战场,这两人一定能合作默契,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说楚国方面,费无忌逃得飞快,此刻已率五万大军过了长岸,到了邵关附近。他的水师则望风而逃,拐进了淮水向楚国腹地逃窜。原本围攻姑苏的三万楚军迟了一步,收到消息再逃向长岸时,已被平布衔尾紧紧咬住,斜刺里又被梁虎子的大军一阵冲杀,待他们收拾残兵终于逃到长岸时,赤忠已率水师拦江挡住,而费无忌只顾逃回楚国,根本无心回援。在赤忠、平布、梁虎子三路大军围攻下,这支已完全丧失了斗志的逃军必定覆亡无疑。

费无忌上还有精锐五万,水师约有一万,楚太后孟嬴虽然趁其远征吴国时突然剪其党羽,夺回了大权,但是她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那些失势一年有余的权贵老臣们重新扶上去,完全掌控各路军队绝非易事,费无忌若是指挥得当,那么利用楚太后根基未稳的会重新杀回郢都夺回大权未必便不可能。

按照吴国与楚国的盟约,吴国出兵助楚太后铲除歼佞,楚国放弃潜山以东的领土给吴国,因此一旦获悉费无忌正杀回国内,楚太后必定会放弃潜山以东地区,收拢军队,守住潜山以西的领土。如果楚太后能成功守住西线,那么费无忌便只有以潜山以东即将划归吴国的领土作为立足之地,如果这个今后既是楚臣、又不是楚臣的费无忌在潜山以东站住脚,也许……也许这正是楚太后所期望的吧。

如此看来,将吕迁派往西线战场去与费无忌做战才是正理。不过,西线现在是由梁虎子主持全局,吕迁资历甚老,原本又是梁虎子的上司,派了个老上司做他的部署,梁虎子指挥起来必然顾虑重重。

西线战事牵一发而动全局,如果诸路配合作战的大军中,有一支队伍是主帅不能得心应地予以指挥的队伍,那还不如没有这支军队的作战效果更好。虽说楚军强大,西线战场更需援军,但吕迁赴西线战场明显弊大于利。然而,凡事但有一弊亦有一利,潜山以东地区要想太太平平地纳入吴国地盘,岂是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