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回 徐海的来历(2/3)

微一笑:“实在我的心思你最明确,我来东南一带就是不放心这个东南重臣,毕竟他上次私放上泉信之的事总让我感到不太对劲,尽管这几年东南一带还算稳固,但我实在是怕这里再出一个仇鸾,表面上看能花钱买平安,但倭寇若是真的进侵。又是不堪一击。”

陆炳摇了摇头:“也罢,上次的事情实在我是全程参与的,我基础上可以断定。胡宗宪本人不象仇鸾,他是不会卖国求荣的,他固然是严嵩门生,但还是有读书人洁身自好的正义感,大局上还是能稳得住,这些年在东南一带,他也是时不时地派军主动出击。与倭寇作战,并不象仇鸾那样龟缩关内,碌碌无为。我感到他还是有心剿灭倭寇,只不过力有未逮罢了。”

天狼不满地摇了摇头:“陆总指挥的说法我不能吸收,倭寇再强,再有钱。也不过是数万武装海盗而已。跟蒙古那种人口数百万,骑兵数十万的壮大国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以我大明东南数省,几百万人口,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抗倭经费支出,即使新编练的部队也有十万之众,更不用说为了平倭,还从广西四川一带调来了战斗力很强的狼土兵。甚至连南少林的僧兵也参加了战斗,坐拥东南数省。钱粮兵都不缺,却说打不过几万倭寇,这说得过往吗?”

陆炳叹了口吻:“天狼,你还是有点太想当然了,倭寇也好,蒙古也罢,假如跟我们汉人一样,固定一个据点,等着我们往攻,那自然是不用担心的,可是他们最让我们头疼的一点就是居无定所,蒙古人四季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城寨,精壮男子四处征战,而老弱妇孺们则远在几百里外看家,一旦打不过,就把蒙古包一卷,赶着牛羊逃得无影无踪,是以我朝开国以来,对蒙古总是克服而不能消灭,等他们恢复过元气,又会无休止地来骚扰我们。”

“至于这倭寇,实在也就是海上的蒙古人,浙江的沿海有数千座大小岛屿,我们很难知道倭寇盘踞在哪里,而且倭寇有战船数千艘,假如他们不登陆,只是在海上的话,我军的战舰水师,还真的未必能打得过他们。”

“这次你见到的那个徐海,就是倭寇中间最能打一个首领,此人本是浙江杭州虎跑寺的一个和尚,法号普静,他的叔叔徐惟学,乃是和汪直合伙做生意的海商,后来也一起当了倭寇,汪直的经营能力在几个合伙人中脱颖而出,不出两年,就远远地超过了徐惟学,徐惟学咽不下这口吻,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子固然身在空门,但自幼逢异人点化,不仅武艺超群,更是有兵法之能,于是不惜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潜回杭州,带了徐海往当倭寇。”

“成果徐海最早是被徐惟学作为人质抵押给上泉信之等人的,后来徐惟学在一起交易的过程中被杀,徐海却对上泉信之等倭寇说,他愿意随着倭寇们一起干,由于徐惟学已逝世,多杀一个徐海也是无用,于是上泉信之就留下了徐海,很快,徐海的文韬武略就展现了出来。”

“一年前,总兵官宗礼率部调防浙江,由于宗礼是河朔人,所部均是精兵,以前他也是在曾铣总督手下跟蒙古人多次交手的猛将,就连胡宗宪也对他寄予厚看,成果徐海指挥数千倭寇,先是假意抢劫两个县城,掳掠了数千男女,宗礼听说后马上率部下追击,想要解救被俘的百姓,徐海先是故意示弱,在三里桥与宗礼部交战,连着三次都战败了,引得宗礼所部乘胜追击,直到进进了他的包围圈。”

“由于宗礼所部本就只有两三千人,又分了不少兵往照顾那些被救回的百姓,因此追击时部下已经不足千人,粮食更是不足两天,最后被徐海率了数千悍匪包围在桐乡,血战两天两夜,矢尽粮尽,最后九百将士,连同宗礼总兵,一起战逝世。此役是我东南抗倭十余年来,第一次有总兵级别的大将阵亡,一时间倭寇气焰冲天,而徐海也因此一战,成了仅次于汪直的倭寇二把手。”

天狼气得一脚踏碎了地上的一块青石:“早知如此,昨天说什么也要取徐海的人头,以祭奠宗将军。总指挥,倭寇如此猖狂,这徐海竟然敢大摇大摆地进南京城,假如这都不抓,那我大明不成了倭寇任来任往的茅房了吗?”

陆炳的面沉如水,点了点头:“不过这次,可能还真不能抓他们,我接到的线报是,这回的几个倭寇。是来与胡宗宪和严世藩谈判的,受到他们的掩护,即使要动手。也不能在南京城里,不然又会象上次那样,捉了上泉信之,还是得放回往了。”

天狼吃惊地睁大了眼睛:“什么?他们竟然敢这样公然地通倭?难道天子对此也听之任之吗?”

陆炳叹了口吻:“我出来之前,皇上对我是交过底的,胡宗宪上过密奏,要与倭寇谈判讲和。往年的桐乡之败,宗礼总兵壮烈战逝世,我东南将士为之气夺。现在并无主动出击的实力,而倭寇在那次大胜之后,也没有趁火打劫,而是主动派使者与胡宗宪接洽。不仅放回了那战中俘虏的百姓和官兵。而且还传了汪直的话,说是有意与我朝和谈,只要能容许和他们做生意,以后就不会采用打劫沿海城镇的方法。”

天狼听得无话可说,他知道往年刚刚在北边大败于蒙古,这时候明朝的精兵猛将都在向北方集结,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