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中英结盟(2/3)

修长,他也喜欢用左手倚着佩剑或拐杖,让自己看起来比较体面一点。因为罹患严重疾病,导致脑部功能有问题。他如此的健康问题,使他性格变得充满野心而且冲动鲁莽,以及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得无比自负和骄横,他1890年3月就辞退了德国“铁血宰相”和陆军上将俾斯麦,和奥匈帝国结盟,此时都奉行积极对外扩张的政策。英国和德国虽然在巴尔干北非巴勒斯坦等地有冲突,还没有到大战的地步,朱尔典问:“总统的意思是?”

李经述说:“我也不瞒你们英国。中国并不惧怕德国法国俄国奥匈的联盟。他们这个联盟很不稳固,虽然德皇威廉二世不再继续俾斯麦所倡导的孤立法国的政策,但法国之前在普法战争受到德国极大的羞辱,未必就会和德国一心,而且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有利益冲突。俄国对德国人也怀有戒心。中国准备和德国翻脸,马上武力收回德国人租借的胶州湾。如果英国政府能提供帮助的话,中国还准备收回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交给英国人去继续修建。”

胶济铁路,又称胶济线,东起青岛,西止济南,是连接济南青岛两大城市,是横贯山东的运输大动脉,李鸿章当总统时期,允许德国修建胶济铁路,此时已经修建完成了一半,而胶州湾是德国借七国联军侵华时候强行占领的,名义上是租借,也没说什么时候还。

“德国目前是无力顾及远离本土的胶州。”朱尔典点点头说。他这才明白,李经述要出兵印尼,还想继把法国的租界取消后,再把德国的势力赶出中国。朱尔典对李经述如此了解世界大势很是惊讶,不过把德国势力赶出中国,符合英国人的利益,朱尔典说:“我可以说服英国政府,来帮助中国收回胶州湾。”

李经述说:“中英两国还可以签订一个秘密协议,由英国海军封锁马六甲海峡,阻止德国法国的舰队从欧洲赶来支援。到时候,中国占领印尼之后,可以把靠近马来联邦和新加坡的岛屿交由英国管理。”

马六甲海峡全长约1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连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个大国:中国印度与印度尼西亚,另外也是西亚到东亚的重要通道。所以马六甲海峡无论在经济或军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国际水道。可与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相比。一旦英国封锁了马六甲海峡,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军舰就难以驰援荷兰,中国拿下印尼就如囊中取物。

“总统大人,封锁马六甲海峡,不是一件小事。”朱尔典说:“这样一来,英国就会把德国完全得罪了。”

20世纪初期,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这在英国看来本来就是对它不利的,1867年奥匈帝国诞生,它主张与德国谋求合作,并成立了同盟国,他们旨在对外扩张,这让英国已经很头疼了。李经述对此心知肚明,便劝说朱尔典:“说实话,就算不封锁马六甲海峡,我看现在英国和德国的关系也不怎么样。我听说德国最近几年在大力发展海军,就是想赶超英国海军。中国有句老话,叫先下手为强,还希望老兄你多跟英国政府沟通。”

朱尔典说:“我尽力找人说服在伦敦的那些议员们。不过还是老规矩,战争的军火和借款,中国必须优先考虑和英国合作。”

“那是当然,我保证,中英两国的贸易关系,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稳固。”李经述说。他目送朱尔典离去的背影,心里却想:“把德国人赶出胶州,占领印尼,再收回澳门,中国的领土就大大扩张了。”

这时德国和英国的矛盾确实很大。德国虽然在工业经济上发展很快,但自1890年德国首相俾斯麦下野后,欧洲局势日趋不稳定,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所产生的对德仇恨奥俄两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争夺以及殖民地拓展政策所带来的列强竞争,使得德皇威廉二世和首相提尔匹兹焦头烂额,所以他们推崇结盟和对外扩张政策,德国海军部一直以大英帝国海军舰队为追赶目标,推出大海军计划。德国的大海军计划完全激怒了英国人。因为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它的心脏和大脑在欧洲大陆西海岸之外的不列颠群岛,而伦敦,也位于泰晤士河之上。不论帝国多么强大,殖民经济多么发达,一旦不列颠群岛丧失,不管此时大英帝国还拥有多少海外领地,帝国的崩溃和毁灭也是几乎不可逆转。从腓力二世的无敌舰队,到太阳王的挑战,再到英荷海上战争,直到拿破仑战争,英国的海权不仅仅是建立在殖民帝国的基础上,同样也是靠一次次击败来自欧陆霸主对不列颠群岛的入侵企图完成的。英国上至王室下至平民,无人不把国家民族的安危系于英国皇家海军,德国却胆敢挑战英国这一底线,等于触动了英国人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所以对于英国来说,欧洲大陆西海岸出现一个陆海强权的德国,意味着亡国之危,生存之险。

因为德国所处的位置,恰恰在低地国家和日德兰半岛之间,是英国敏感神经中最敏感的位置之一。德国从面向北海的威廉港出发。到苏格兰海岸,航程不过短短300海里,对于现代化战列舰来说,这不过是一天的航程。如果高速战舰全速航行。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