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大裁者(2/3)

西、山西省主席,曹锟为甘肃、青海省主席,黎元洪为四川省省长,张勋为云南省省长,王士珍为广东和广西省主席,刘铭传为台湾省、福建省主席等。

为了表示第二共和国的革新意志,庆祝第二共和国的成立,李经述下令,废除满清遗留的各种酷刑,全国实行大赦,除了犯杀头重罪的囚犯,其他一律释放回乡;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全体国民必须剪掉辫子;恢复汉服。

为了给国民做表率,李经述决定在宣誓就职典礼前,就把辫子减掉。这条“独家新闻”,经由《华报》披露,《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重量级的海外媒体纷纷转载,一时成为要闻趣闻,政府的留洋人士和公务人员最新响应号召,于是大部分城里人都排队剪辫子,理发师开始忙碌起来,从早到晚,从十月忙到年底,只有张勋所管辖的云南省效果不佳。

在容闳的努力下,参政院还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妇女裹足。因为这是不人道的,裹足一般在女孩子三四岁就开始了,传统守旧的父母会用厚厚的裹脚布将她们的双足裹住,大脚趾被压迫,其余四个脚趾则被强制弯曲到脚底,走路吃力,很容易照成小腿肌肉萎缩,造成的残疾无法补救。

就在四海沸腾,李经述忙于筹划建国大业时,朱帝象在日本青龙会的资助下,派张光培、黄之萌、杨禹昌、陶鸿源、薛荣、李怀莲、许同华、傅思训、黄永清、萧声等十名复明党员,以和日本人一起开的照相馆为掩护,组建暗杀团,每人携带毛瑟枪一支、炸弹一枚,进北京城暗杀李经述,要“借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

在北京什刹海旁,有一座甘水桥。李经述每天去总统府,都要经过这里。甘水桥三面环水,潺潺流水。小石桥旁,都是粗壮的银杏树,适合隐藏。树旁还有一座两层的传统老楼,挂着“三顺茶馆”的牌子,张光培作为暗杀组组长,觉得这里是最佳的爆炸地点。

那天深夜,一轮如圆盘的明月在“三顺茶馆”的上空渐渐东移,黄之萌、杨禹昌、陶鸿源三人在甘水桥的东侧挖土埋**,他们挥舞着铁锹,挥汗如雨,冷不防,一光着膀子、穿着灰色马褂的中年人在桥上将他们的罪恶行径尽收眼底,此人就是准备捉奸的车夫张二狗。

张二狗当年四十岁,他在什刹海附近辛辛苦苦拉了二十年人力车,终于攒够了钱,从窑子里买了一个年长色衰的三十岁姑娘翠花当媳妇,不想,她的老婆才跟了他一年,耐不住寂寞,就又跑去跟别的男人厮混。

那晚张二狗的媳妇翠花三天没回家,他正流着眼泪,黑灯瞎火四处找媳妇,刚好碰到黄之萌三人三更半夜在桥下鬼鬼祟祟挖土,就猜他们不是好人,张二狗虽然只是一个底层车夫,但他不傻,知道碰到了坏人要赶紧报告军警。

北京城的十来个军警赶来,黄之萌正提着裤子在桥边解手,为首的军警掏出手枪,断喝一声:“统统不许动!”

黄之萌见事情败露,裤子都没穿好,撒腿就跑。军警拔枪射击,黄之萌、杨禹昌、陶鸿源来不及带走炸弹,拔枪还击,“砰砰”的枪声在甘水桥的夜空响起,很快,黄之萌、杨禹昌、陶鸿源三人被逮捕。

驻守京城的冯国璋听说此事后,大怒,一看炸弹都是日本制造的,还是军用**,知道是非小可,亲自审问,黄之萌、杨禹昌、陶鸿源身上被浇上辣椒水,被辫子抽得皮开肉绽,就是不肯招供。

冯国璋此时并不知道他们有刺杀李经述的计划,打累了,就叫士兵把三人拖出去枪毙了,然后去跟李经述报告“京城出现了日本炸弹”,建议加强总统的护卫工作,李经述同意了他的方案。

八月十六日上午,尘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李经述的马车经过东华门,刚走过丁字街的门口,张光培等七人突然从路旁的一个茶馆冲出来,扔了一颗炸弹,“砰”的爆炸了。

李经述的马车跑得快,炸弹炸起的尘土沾到了马车的轱辘上,接着,马车一个拐弯,调转了车头,停在了他们面前,张光培等人正在惊愕,李经述的马车布帘子被掀开了,冯国璋坐在里面,马车里还架着一挺飞龙重机枪,冯国璋怒目圆睁,开始“砰砰砰”开机枪扫射他们,枪管一会就热得烫手,总统卫队管带袁金标也带着亲兵开枪,张光培七人的身体当场被打成筛孔。

后来,冯国璋在张光培的尸体上,发现了“守真照相馆”的腰牌,顺藤摸瓜,将这隐藏在北京的日本特务窝点扫除。张二狗获得政府表彰,获得重奖三百两白银,他的媳妇翠花又主动回来了。

而复明党刺杀总统的案件一出,世界震惊!李经述听到冯国璋的汇报,大怒,宣布日商以后要在中国经商,必须先到中国外交部门登记,通过严格审查。然后,李经述出示复明党勾结日本青龙会的证据,宣布复明党为非法组织,在中国境内永久取缔,并要求日本政府马上引渡朱帝象,否者中国将再次派北洋舰队炮轰东京!

李经述宣布永久取缔复明党后,国内一些复明党控制的报纸借机污蔑李经述是在破坏宪法中的结社自由,说李经述是“独夫民贼”。有些受日本人资助的报纸还攻击李经述的私生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