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在灾难中成长(3/3)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

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

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无数的人落泪。为妈妈与孩子那不能割舍却不得不割舍的亲情而落泪,为人间至爱亲情落泪。遐思毕业之后就立即报名当了支教老师。她对亲人:“那些孩子既没有父母在身边,又没有丰足的衣食。跟外面的孩子相比太可怜了。不能再叫他们失去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

经历过大灾难的洗礼,孩子们都成长了,很多常年在外的孩子都第一时间回家,看望父母。更多的年轻父母开始考虑到离家更近的地方找工作,以方便照看家中老。

在各种镜头中,最感人的始终是人民子弟兵。那些穿军装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带去希望。那朴实的笑脸,真情的眼泪,默默无闻拼命工作的身影……让人民一次次想起,每当国家有难,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这些最可爱的人。

一群曾经在九八年大洪水中搏斗过的老兵又一次在灾区重逢。经历过磨难的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苦难者的感受,而不是自己家庭的需求。

唐杰一遍遍的回想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一点点分析、解剖。他要找到一条路,或者是一个办法,能让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的办法。所有人都应该在灾难中成长,不然那些付出了生命的牺牲者,是真的死不瞑目呀。

他很高兴的发现陶然这个儒商的确有值得赞扬的地方。在所有振华公司承建的房地产业中,没有一处房屋出现大的问题。这的确是一个有良心商人。在救灾中,振华公司的捐款额也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同地位同声誉的大公司。

在振华名下的陶氏慈善医院,义务接诊了数以万计因灾受伤的病人;同时斥资百万在重灾区沙洋镇修建了著名的陶氏颐养院,专门收容地震中的孤寡老人。

因为长期劳动的人,在完全脱离劳动之后会因为生活空虚而导致精神不振,身体不适。颐养院特地租赁土地种植鲜花水果,四季蔬菜,提供老人可以消闲解闷的活动场地与劳动场所。那些劳动惯了的好手,很快就使土地变成了聚宝盆,不到三年就开始盈利。老人们自己组织和管理劳动所得,俨然一个的**社会。

这种实实在在为老人精神需要着想的行为深得唐杰赞赏,却不被社会看好。有人甚至揣测陶然是想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为他牟利。对于外界的言论陶然从来不加辩解,直到若干年后,陶氏颐养院成为当地长寿老人之家后,人们才回过头来重新评价陶然先进的管理方法。

养老,关键是养心,其次是养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