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か 搜神记启航!让狂风来的更猛烈些吧(3/5)

副刊放在第一版的。

副刊的范畴非常广泛,传统的副刊文字有小说、诗词、戏曲。现代的有影剧、读者服务、漫画、摄影、‘妇’‘女’、青年、旅游、时事新闻之背·景介绍及评论,往往也被列入副刊的范畴。

《明报》的副刊,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一直维持两个版位,一版为小说,另一版为杂文。马经、足球、读者信箱等,当时并不被视为副刊。到了八十年代,《明报》副刊迅速扩张,过去只有一栏的篇幅如‘妇’‘女’窈窕,扩展成为七八栏字的窈窕版,一栏的读者来信也扩充成一个专版。《明报》的副刊内容,有校园、窈窕、明知、读者、娱乐、体育、名廊、消费情报、马经。对《明报》管理层来说,“副刊”一词有特定的意义,并不是像其他中文报社一样,泛指非新闻文体和广告即为副刊。

创刊前金庸想办一份偏重新闻‘性’的周刊,但从一开始便是以娱乐‘性’为主,创刊号的封面人物是一位不知名的日本模特,穿着黑‘色’泳装。内容有港闻,有国际新闻,有经济,有娱乐,有戴天、陆离、亦舒等人的专栏,娱乐是重要特‘色’,这期的新闻有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大孙‘女’结婚、香港影星洪‘波’在台北自杀等。

1969年下半年,因为“明周”主编潘粤生要筹办《明报晚报》,故由《明报》采访主任、娱乐版主编雷伟坡接任“明周”主编。一开始雷说“明周”是潘编的,不能接受。金庸说,潘已经不编周刊了,你是他临走时举荐的,不信可以马上打电话问问他。就这样,多加点薪,也多加点辛,雷伟坡编起“明周”来了。当时销路只有一万多本,有一点亏蚀,编辑部只有四个半人,金庸实行‘精’兵政策,再减一人,省下来的薪水,用来补贴稿费开支,稿费提高一倍,同事写稿可以另得稿酬,多劳多得,增辟封面特写,加设封面标题……几个月下来,收支就平衡了。

雷伟坡是资深的娱乐记者,《明报》娱乐版的专栏拥有不少热心读者。为了扩大销路,增强周刊的刺‘激’‘性’,他大胆创新,大量聘用‘女’记者、‘女’编辑来采编娱乐圈新闻。

在雷伟坡手里,“明周”逐渐变成一本娱乐周刊,重点报道娱乐圈的消息,开创了香港娱乐周刊的先河。

金庸最初不大赞同登情书,他把编辑找来骂,说人家的隐‘私’不能登。“如果传媒只为赚钱,倒不如开个舞厅、妓院赚得更多。那时人家买《明报》,便是因为它不咸湿,不下流,不侵犯隐‘私’。”1971年1月17日,“明周”114期刊登《陈齐颂的情书》,说是“情书”,其实是26岁的‘女’演员陈齐颂写给家人的信,关于她和黄天佑在美国恋爱、订婚的事。

1973年4月15日,“明周”的封面人物是香港功夫巨星李小龙。7月,李小龙猝然去世,雷伟坡立即动用全部力量进行采访和搜集资料,在最快的时间内编了一期《李小龙专辑》,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几次再版,都卖到断市。从8月到9月,“明周”好多期都有李小龙的内容,不乏独家报道,如《两个软化李小龙的‘女’人》《林燕妮为李小龙伸冤》《李小龙事件牵连第三个‘女’人》,252期的封面标题是《从医学观点看李小龙死因》。李小龙的死,使“明周”攀上一个高峰。这一年,19岁的台湾美‘女’林青霞也首次出现在“明周”封面。

“明周”偏重娱乐,但娱乐不是低俗;强调生活,而不止于吃喝玩乐。“明周”与香港市民共呼吸,他们所关心的社会大事在“明周”也都有体现,只是角度更生活化和娱乐化。

1976年9月老‘毛’去世,“明周”9月12日这期甚至还刊载《‘毛’每月薪水几何?生前最喜欢吃些什么?》

正如“明月”的成功离不开胡菊人,“明周”的成功也离不开雷伟坡。

70年代是《明报周刊》的年代,香港人每星期日一家人上茶楼饮茶,都会带上一本,以作谈资。明星都很配合,谁要离婚,谁跟谁好,都自动在‘明周’报料,狗仔很友善,主编雷伟坡在明星社‘交’照片下的按语,抵死幽默。当时还有《新知》等多份大开本周刊,各有卖点,但动摇不了‘明周’霸主地位。”

“明周”成为香港历史最久、发行量最大的娱乐周刊,1982年起香港的“八卦”周刊满街都是,也没有威胁这份周刊的销路。它不仅报道娱乐消息,也报道大众关心的政治和经济事件。“明月”“明周”如同《明报》的一对翅膀,有了这两本刊物,明报集团粗具规模。金庸说,《明报》机构中,最赚钱的是《明报》,其次就是《明报周刊》。

身为港人,自然不会不知道这本周刊,抱着看看八卦周刊也好的心思,阿明哼着轻快的旋律,转过身又买了一本明周。

“一本武侠小说竟然上了明周,你到有够把炮,够威水,不过就不知内容有没有那么犀利了。”随口的感慨中,阿明从‘裤’兜里掏出烟来,娴熟地一抖跳出一根香烟,叼进嘴巴里歪头点燃。脸上挂着漫不经心地神‘色’,一手胳肢窝夹住公事包,右手已经打开了报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