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与君别徐荣赴成皋(1/2)

自从和董丞相依依惜别后,徐荣徐大将军真是一点儿都没有闲着。.最快更新访问: 。

他因为配合自家主公瞒天过海的行动,命令麾下的军士不惜马力急速的向着酸枣推进,每天除了必要的休息,其他时间都是枯燥乏味的赶路,全军正快速的向着酸枣接近。

因为之前董太师就把虎牢关以外的所有据点全部放弃了,所以徐荣现在就是两眼一抹黑的睁眼瞎,得不到任何的情报。

行军打仗哪里能像个秀才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无依无靠的徐荣,自然要在情报上面下功夫。因为没有外力可以借助,所以必须全部还得靠自己的队伍来侦查和获取,不过好在自己麾下的军士多以骑兵为主,所以倒还不至于无计可施。

徐荣不清楚关东联军的主力在哪里,虽然徐荣心里非常瞧不起他们的战斗力,但是身经百战的他排兵布阵上还是很稳妥,丝毫没有孟‘浪’冒险的行为。

徐荣派出去的骑兵一伍一什为单位,呈一个大网的阵型在主力部队的外围分散开,大量的一伍一什的斥候队伍,在外围既对行进的大军起到警戒的作用防备可能会出现的偷袭,也尽可能的寻找一切有用的情报。

这张网撒的很大,在主力部队的外围游弋着,数十里的身后才是徐荣的主力部队。在这样严密的布置之下,徐荣的主力部队即使行进速度再快也绝对不可能在悄无声息的时候遭到关东联军的突然袭击,整支队伍都在快速的朝着酸枣的方向扑去。

徐荣快速的行军时,关东联军的后援部队则是终于磨磨蹭蹭的来到了。

在第一时间答应共同起事,但是因为路程遥远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的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等地盘距离兖州较远一些的豪强,先后的赶到了酸枣,再加上返回济北国重新募兵的鲍信,形成了一股非常庞大的军事力量。

虽然说部队的组成仍是以步兵为主,但是若众人戮力齐心,仅仅这庞大的士兵数量,也是足以让董卓的部队喝上一壶的。

不过他们也没有急着进军,而是与已经在酸枣屯兵月而有余的刘岱等兖州的同僚一起把酒言欢。

为了大汉的国运,忍受了十几日的仆仆风尘,这都到了酸枣若再没有人接风洗尘,那岂不是会寒了天下人的心?

于是乎,兖州刺史刘岱为了天下人心也要好好款待款待这从远方来到的诸位。孔融、陶谦等人都欣然的接收了刘岱的美意。虽然,其中也出现了济北相鲍信要求进军的不和谐声音,但是这自然是会被众人集体过滤无视掉的。在顶头上司刘岱的盛情邀请之下,鲍信也得参加宴会。不过,鲍信在知道曹‘操’已经独自的开拔至成皋了,吃喝起来味同嚼蜡,鲍信心急如焚。

鲍信心里难过,夏侯惇心里也不舒服。

心急如焚的人可并不只有只有鲍信,在成皋城外辛辛苦苦风餐‘露’宿了多日的夏侯惇也是特备的着急。他派回成皋城送信的下属已经回来了,同时还带回来了曹‘操’让他尽可能拖延一下徐荣进军速度的命令。

夏侯惇前天回城里找曹洪喝酒的时候,是看见过整个成皋城那积极准备干活儿干的热火朝天的架势。所以他很清楚这个拖延的命令意味着什么,他知道自己能拖延的时候越多,自己身后的成皋城在董卓的部队到来的时候就会越少一点手忙脚‘乱’,多一点井然有序。

夏侯惇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无论如何必须尽可能的阻止董贼的部队快速的到达城下。

想到这里,夏侯惇扭头的看看身后这群面‘露’疲‘色’的部队,不由得面‘露’苦涩。

夏侯惇麾下这支骑兵队伍在陈留起兵时,仅仅才不过一百多人。这一路走来,一路的发展壮大,到了现在已经有了三百多人的规模。

夏侯惇知道在后面的行军中一定会有大量的恶战,所以他总是争分夺秒的训练队伍,恨不得每一分每一秒都掰成两半来使用。夏侯惇吃饭睡觉都和自己的属下呆在一起,天天的悉心那自己的战斗技巧倾囊相授,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了现在整支骑兵部队已经有了不错的战力,而且表现出了一直军队应该有的坚毅和韧‘性’。

所以,到了成皋以后,即便是经历了这么多天艰苦的侦查工作,部下们虽然‘精’疲力竭但是士气还依旧是高涨的,这无疑令夏侯惇很骄傲,也对下面的拖延行动充满了信心。

埋伏!

因为己方实力弱,所以关于拖延的方式的选择夏侯惇除了埋伏想不出来其他更好的。

不过夏侯惇在埋伏的地点挑选上还是非常用心的,他选了一个距离成皋很近的地方,直线距离成皋城最多也就不过七八里的路程。

因为两旁的道路大多崎岖,对于骑兵为主的董卓军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这个地方就等于是从虎牢关东出到至成皋城的必经之路。

不得不说,这里的环境也是很适合埋伏的。从虎牢关通往成皋城的道路在这里突然拐弯,形成一个典型的三岔路口,斜着向北是一个渡口,过了渡口没多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